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吕蒙曾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邢道荣昔日的零陵上将军绰号,更多是自吹自擂,而现在的邢道荣已经不一样了。
先跟着刘封耳渎目染,又到陈到军中任白耽兵副将,升级版的邢道荣急盼着能上阵一显身手,这一回急救习珍,让他一身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刘封这一次下令白耽兵杀回武陵、零陵,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白耽兵是陈到在江州招募组建,其中不少的夷兵家乡就在这里;
二是当年五溪蛮王沙摩柯就战死在吴军手里,新仇旧恨叠加上来,白耽兵的士气必然暴涨到了极点。
三是这次的对手,是蜀汉最无耻的叛徒潘濬。
论及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略,其中不得不提三个叛徒:糜芳、傅士仁、潘濬。
糜芳不用说了,刘备的小舅子,妥妥的皇亲国戚,属于背大黑锅的最佳人选,若不是他献出江陵城,关羽也不至于走麦城。
傅士仁是公安守将,公安是刘备昔日左将军府治所,蜀汉在荆南的重镇,傅士仁更是从涿郡开始就跟随刘备的元从老臣,他的背叛是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步。
而潘濬是当时的荆州治中从事,不仅是刘备最为器重和信赖的官员,更是丞相府参军长史蒋琬的表弟。
一个外戚,一个元从老臣,一个新提拔的年轻干部。
刘备在荆州的这个官员配置,老中青三代相结合,从年龄结构、各自资历和能力来看,还是很合理的。
这三人中,刘备最器重的人,不是糜芳,不是傅士仁,而是潘濬。
以常理推断,最不会出问题的,应是潘濬,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就算放到后世,谁提拔了你,就为谁效力,这是常情。
但荆州出问题,就在潘濬身上。
按史记载,刘备入益州,将潘濬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但潘濬在荆州时,却与荆州守臣关羽不和。
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潘濬是刘备选定的治荆文臣之首,而关羽是荆州武将之首,这两个蜀汉在荆州的首要人物,却不和睦。
其实,以关羽刘备义弟,又是军中第一将的资历,潘濬一个小年轻,新提拔干部,怎么说也要尊重些,等到关羽病逝之后,潘濬再军政一把抓也不迟。
但事实上,潘濬并没有这么做。
他担任治中从事之后,与东吴来往密切,双方商贸频频,荆州的粮秣被倒卖到江东的不知多少,最后导致关羽遣人回来催粮,却连连碰壁。
关羽为人倨傲,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供应不上,遂直接和南郡太守糜芳翻脸,这件事情也使得糜芳最后下定决心投吴。
其实,细细一分析,根子就在潘濬身上,他才是荆州之变的最大推手。
更让人觉得不齿的是,潘濬在江陵失陷之后,还装模作样的在江陵城中闭门不出,装作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等到孙权亲自出面延请时,潘濬才算是勉为其难答应出仕。
在到了吴国之后,糜芳、傅士仁因叛变之事,被江东诸臣看不起,潘濬却因为“品性高洁”,得到孙权的重用,靠着征剿习珍、樊胃等旧日同僚,一路飞黄腾达,最后更是成为了吴国的重臣。
一个降官,能够做到这个级别,也是绝无仅有了。
.......
潘濬这一次领兵进犯零陵,可是揪准了刘封远在汉中的空隙。
在他看来,刘永、刘胃在南中作乱,驻守江州的关平军被调往南中平乱,荆南及周边地区,汉军兵力空虚,正是吴国谋取这一地区的有利时机,也是他潘濬向孙权表忠心的机会。&29233&30475284&20070284&68&100
等到刘永被平定、刘封从汉中、陇右回转,他们要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