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骂到爽处,对武人简直是千夫所指。
有人便提议,说等文会结束,大家一起到平倭军去,声讨一番。平倭军到苏杭几个月了,简直没什么战功。年前在绍府见湖镇还大败亏输一次,简直丢尽文朝大国的脸面,后来虽然小胜一次,将见湖镇的倭寇给歼灭了,但到底是不是真的灭掉倭寇,谁也没见到事情。
这样的议论一起,就聚拢不少书生围聚,群情激动,都说去平倭军中军诉请,他们一力支持,尽一份责任。
张靖海二十七岁,国字脸,这种脸型的人,通常是理智而威严性格。不论是对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是如此。在对待平倭军和文朝武人、军兵的问题上,他听到几乎所有的士子、文人都在骂,还越来越骂得透骨,便表现出很不屑。
张靖海在去年秋试本来准备考举子的,对他而言,也是准备充分,在苏杭这边,张靖海的文名很不错。原本是考取举人功名后,春闱则力争过会试,取进士。
但因为倭寇乱苏杭,使得去年的秋试停考,便耽误了机会。势必要等三年后,才能参加秋试。
苏杭这边的文人士子,耽误秋试的有几千人,这些人对倭寇痛恨,随后对驻军不能抵御倭寇的侵袭而痛骂军兵无能。
与张靖海其名的苏文强、文中兴也是秀才功名,同样因为倭寇之乱耽误了科考。这时候,苏文强站在稍高地,如同演讲一般地猛骂,见稍远处的张靖海一脸嫌弃样子,也是不爽,当即说,“靖海兄,看你那神情,是以为我们所有文人都骂错了?”
“那是当然。”张靖海平时本来就与苏文强不和,对苏文强哗众取宠的做法很不屑,“苏杭被倭寇祸乱,军兵剿灭倭寇不力,抵御外敌力弱。这固然是事实,但深究起来,祸根在哪里?是文人们一代不如一代,到苏杭这里,还有几个文人是真儒家?”
“靖海兄这话,我听了就不爽”苏文强微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