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儿子回归,太子刘静心中安定,当晚,父子俩说了很久话。对于杨家的情况,刘铭了解不多,可对杨继业这位先生,那是发自骨子里的敬佩。
刘铭处在死亡边缘,又到了即将崩溃的关口,此时,遇上杨继业,让他得到安宁的生存环境,让他看到自强之后的强大,看到人的另一种活法和希望。
同时,杨继业带来的很多打破刘铭固有观念的东西,让他在新奇之余深刻地认同这些事情。种种因素之下,刘铭对于杨继业的认可,已经不弱于病体缠身犹在疼爱他的父亲。听了儿子所说,刘静太子也深有感触,对这个年少的杨继业很好奇。其间,阿德对杨继业也是比较看好,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年那个京城有名的书呆子,到荆蛮楚地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才有如此大的改变?
太子刘静想当面看看杨继业,这对文朝以后的传续也会有巨大影响到存在。只是,杨继业在荆蛮楚地,一时间也不可能到京都。
早早得知父皇不上朝,太子刘静多少有些别样的想法。按照昨天朝堂的热烈,今天怎么可能不上朝?难道一夜之间,父皇对太子府由认可转变为怀疑?这也是极大存在的局面,文昭帝对太子府一直都有防范之举,朝堂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太子刘静心里也知道如此。
历史上不少父子争位的故事,到文朝后,文昭帝一直都严防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子刘静也懂得,在太子位上几十年来,体会是非常深的。不早朝,意味着什么,说明昨天带回来的胜利、军功都被淡化。如果父皇有意如此,朝堂其他人自然能够看到这些的。
不过,太子刘静还是选择主动去皇宫面见父皇,请安。从孝道上说,这也是必须之举。太子刘静毕竟才从北地返回京都,请安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到皇宫,却遭到了拒绝,没那个进入皇宫面见父皇。对太子刘静而言,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习惯如此待遇,默默地返回太子府。
不过,才回到太子府,却听到另一个消息。那就是张洪庭主导下,传圣旨去荆蛮楚地将右丞相杨盛文召回京都。具体的任职还不明,可皇上召回被贬边地的杨盛文,本身就说明了圣意,不难猜测和推断。
太子刘静当即将韩立仁找来,两人讨论这个事情。韩立仁也为今天突然得知的消息,也是心情难安。召回杨盛文,是好还是坏事?推想前后,韩立仁觉得应该是好事。太子刘静北上取得成就,这时候将亲善于太子府的杨盛文召回,不是要强化太子府一系吗?
如果说召回杨盛文,是要将杨家除掉,这显然不可能的。文朝以来,一直都善待文士,而杨盛文在儒林中更是最顶尖的大儒,受到士林推崇和敬仰。这样的存在,如果说文昭帝要除掉杨盛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韩立仁是在半路遇上太子府前来的人,随后近太子府,与太子刘静论及今天突发的事情。
“太子殿下,召回右相是朝中人早就有设想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韩立仁说,“不然,当初右相遭到贬去边地,就不会留下右丞相府不动。
殿下在北地为国立功,这个节骨眼上,召回右相,那就是需要右相回京来辅佐殿下了。太子府有右相扶持,我想,很快就能够稳定大局”更近一步的东西是不可说的,两人心里明白,却不说出口,就不会有什么忌讳。
“殿下,快则十来天,慢则半个月。右相就再回京都,到时候,这里的局面就会明朗。不过,下官以为,殿下也不能完全等右相到来。这些天,京都必然”
对于韩立仁这样的提议,太子刘静心里明白。杨盛文回京对太子府有利,他能够看到,其他人自然也能够看到。
上午自己去皇宫求见遭到回绝,那下午还得再去,至少,要得到什么时候可见到父皇的消息。如此,对于太子府在京都的地位,才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