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定规矩(2 / 4)

但是,为了节约拍摄成本,我们还是尽量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浪费。”

《少林寺》在京城开机,大部分镜头在京城周边取景,当前有一个建筑队,已经去嵩山建大雄宝殿了——原址都已经毁于战火。到时候等大雄宝殿建好之后在那边补拍几个镜头就行。

开机之后,不是拍摄,先是一遍遍的过戏。等到过戏的时候没问题,然后再开机拍摄。节约胶卷。此时拍电影最大的开支,就是胶片费用。

内地工资水平相对要低一些,也仅仅是相对。例如此时香江一个月收入1500港币的人,这一千五百港币在香江能买六百斤青菜,但是内地一个月收入四十元人民币的人,这四十元人民币能买八百斤青菜。

而且内地的工人,单身的住工厂宿舍,结婚的单位分房。完全不用像香江人一样要考虑租房和买房的问题。这时候内地的工人妥妥的是工人贵族阶层。

这么算起来,香江工人收入比内地工人反而要低一些。

除了从香江来到的雅芝和四个袁家班的武行,要用港币支付工资之外,剩下人员的补贴是银都院线支付。例如杰哥,作为男主,每天补贴是一元人民币。其他人是每天补贴五毛到八毛人民币不等。

别看这补贴少,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有着正式编制,雷打不动拿工资的铁饭碗。

开机第一天,早上吃的是包子油条豆浆咸菜。到了中午,这边的剧务给内地演员准备的是馒头咸菜,香港这边六人准备的是米饭红烧肉炖豆角。

张成一看,立刻就火了:“大家停一下。”

正准备啃馒头的杰哥等人闻言停了下来。

张成:“本来,我是不应该管剧务的事情。说好了剧务由这边的同志负责。可是,我们剧组是一个整体。伙食一致是应该有的吧。官兵一体,听说过没有。我们现在拍摄的是武戏,所有人中午晚上,都要肉菜。这一点虽然没有写进合同里,但是我是监制和导演。按我说的执行。”

剧务看了看副导演张鑫,张鑫点点头:“按照导演说的做。给大家一人弄一个肉菜来,要快。”

“这都到了饭点了,怎么快的起来啊。”

看剧务有些无奈的样子。张成掏出兑换的外汇券给了剧务一百元:“去全聚德买烤鸭,今天算我请客。”

什沙海体校距离全聚德也就几百米直线距离,很快剧务就带人从全聚德提了十二只烤鸭回来。

跟来的大厨现场把烤鸭片了,张成和雅芝也分到几片鸭肉。吃的两个人满嘴流油。

内地演员们,是用馒头掰开,塞进鸭片,就着咸菜吃。

如果按照每天都能吃到白面白米这一点来看,解放前的地主都没这好日子的。

不过吗,时代是在进步的。

如果都按照老规矩,大家能吃上野菜就很幸福了。

但其实谁天天吃野菜也幸福不起来。

自从张成定下规矩,每天剧组两个肉菜。拍摄进度,也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走向流畅。

以前这里很多人只演过话剧,根本没有拍摄电影的经验。

就算雅芝,也是第一次参演电影以前只拍过电视剧,不过电视剧的拍摄和电影区别不大。

因为剧本二,增加了一个女主,以及杰哥英雄救美以及和两个美人互动的戏份,这也让《少林寺》的剧情更加紧凑。相对而言,商业化的程度更强了。

原本《少林寺》剧情不够紧凑,是因为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咱不能拿看黑客帝国的眼光去看少林寺,这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代表作了。

而在《少林寺》拍摄的时代,那种慢节奏的文艺片《庐山恋》都有大票人去观影。

不过剧情紧凑之后,也有好处,那就是剧情张弛有度。又有雅芝的神仙颜值助阵。效果比原版本还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