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华佗妙手医病患 陈凌堕胎扮男装 一(2 / 3)

实话三国 高木峰" 3593 字 2022-08-31

向东直奔沛国谯县。

却说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所辖华庄人,年少时家中贫困,饥一顿,饱一顿。

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常常出外做工,积劳成疾,于华佗七岁那年去世。

父亲去世,母亲多病,家中生活更是冰上加霜。

长到十三岁时,华佗不忍心看着多病的母亲受苦作难,便到城里一家姓蔡的药材店铺当学徒,蔡店主叫他跟着年长的师兄学抓药。

几个师兄看他年小,不让他用称抓药。

华佗留心观察,白天,比照师兄们用称抓药的分量,一样一样地放好;晚上,趁师兄休息时,一遍一遍用称重复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加上用心,经过三年的辛苦练习,华佗练成了一抓即准的本领。

不久,母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华佗央求蔡店主为母亲治病。

蔡店主虽然热心,但毕竟只是药材店主,对于医术并不精通,华佗母亲不久便也病死。

失去双亲的华佗非常痛心,从此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医生,为百姓治病。

于是,不求仕途,一心想拜师学医。

华佗听说附近山上道观长老医术高明,便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寻到了此山,但由于过度劳累,却晕倒山下。

采药道童将他救到道观,道长治好了他的病并收他为徒。

开始,道长只是让华佗干些粗活,华佗却没有一句怨言,干什么事都全心全意。

后来,华佗发现,道长把医术精华都记录在《医案》书上,他总寻找时机多看上几眼。

有一次,一个道童端水过来,华佗见了,急忙抢过端给道长的洗脚水,进入道长卧室,一边给道长洗脚,一边悄悄地偷看《医案》。

道长猜透了他的心思:“华佗啊,你想看这本书,就拿去吧!”

华佗如获至宝,顾不得给道长洗脚,拿起书走出道长卧室。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华佗医术大有长进,但他还是虚心求教,道长时不时也带他下山给人看病。

一天,华佗正看《医案》,一个道童跑来:“华佗,道长生病了。”

华佗急急忙忙跑过去,为道长把脉。

过了一会儿,华佗紧绷的脸慢慢放松下来。

原来,道长没病,而是在试探徒弟医术呢!

当华佗回到住处,一看糟了,《医案》被蜡烛烧了半边。

他急忙冲过去抢救,看着被烧毁的《医案》,焦躁不安,只得凭着记忆重新写了《医案》。

第二天,道长说:“华佗,那本书带来了吗?”

华佗把自己重抄的这本给了道长:“这本不是原来的那本,是我凭记忆重新写的,原来那本已被烛火烧毁。”

道长接过仔细一看,微微一笑,说:“华佗,你真是过目不忘啊!”从此,精心教诲华佗医术。

华佗下山后,依然不愿做官,不求名利,不慕富贵,郡守举孝廉,国相召篆吏,皆不就,宁愿拿着金箍铃,到处奔波,为百姓解脱疾苦,遂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研究。

他一边钻研医术,一边行医,行医足迹遍及各地,声誉颇著。

华佗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症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精通方药,用汤药治病,草药不过数种,用心调整剂量,不需复称,煮熟便饮,语其节度,病即痊愈;如果灸治,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也自去;若需用针,也不过一两处,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应当到某处,若感觉到时,告诉我”,病人说“已到”,即便拔针,病痛即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