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全部动员起来。
他此前跟张献忠交战那两三个月里,大冶铁矿、炼铁厂新的产出,军工作坊新打造的武器盔甲,该往前线送的也尽快往前线送,
或者一些需要严格训练才能形成战力的武器,也可以就地装备部队、磨合训练完后再去往前线,也好减少一点后勤压力。
毕竟火器部队的训练,会伴随着大量的消耗。假设只是为了练枪法、战术,把一万发子弹在武昌本地打完,那就只要消耗这些材料本身。要是在信阳打完,那就还要多消耗一份把这些子弹发运到前线的运力。
具体的轻重缓急、节奏拿捏,就全靠方以智帮他运筹规划了。
方以智对于同年好友兼上司新压下来的任务,当然不好拒绝,但他也有些难处。
原本方以智以为,等沉树人回师之后,最多再让他帮着操持七八天最多十来天内政后勤,就能放他清闲一阵,然后方以智就能暂时辞官、去京城奔走帮父亲方孔炤伸冤。
这种事情,在后人看来很匪夷所思,但在封建时代是很正常的。当时人死了爹妈都得辞官回家丁忧三年呢,就算父亲只是获罪下狱,儿子如果知道父亲有冤情、有隐情,也该抛下一切其他事情,先把亲爹的冤情申诉清楚。
而且原本历史上的方以智,在方孔炤获罪之后,就是真的辞官专门伸冤,最后申诉成功了,他自己才回去重新做官。他的仕途也丝毫没受这个暂时辞官的影响,回去之后反而还比原先升迁得更高了,可见明朝人治理国家也是很注重孝道的,会把这种事情传为美谈。
只不过历史上方以智入仕之后,就一直做的京官,没在地方上任职,所以辞官、再任也都很轻松。他辞官为父伸冤之前,是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伸冤完之后回去,崇祯看他孝心可嘉,让他改任翰林院检讨。还负责担任定王和永王的讲官,也就是教除了太子以外的崇祯另外两个小儿子读书。
这一世,因为沉树人的蝴蝶效应,方以智当京官只当了几个月,后来就一直在安庆、武昌当地方官。所以要想辞官为父伸冤,周折肯定会多不少。
沉树人因为军务紧急,忽然冒出来那么多新任务,当然不可能让方以智抽身,所以他也只能劝方以智忍一忍,能不能另想别的办法。
俩人书信往还数次,方以智一开始建议沉树人,考虑把在江陵的张煌言调回来,坐镇武昌,总揽湖广各军的后勤内政调度。
张煌言好歹也是知府级别的,而且是沉树人的表哥,按说从亲疏和可靠性方面都足够了,也确实是个干才。
可惜沉树人告诉他,最近得知,张煌言那边也还有点走不开,江陵、夷陵要地,必须有心腹得用之人镇守。
因为就在南线战场上,张献忠试图向湘西转移的过程中,拉着孙可望、刘文秀一起转移。
但孙可望麾下有一部分湖广新附军,听说孙可望被勒令放弃湖广的根据地、往西遁走,这些湖广流贼兵不愿意远离故土,就有些想不知天高地厚搏一把。
他们听说湖广巡抚方孔炤刚刚被朝廷抓去问罪了,荆州府可能空虚、人心不稳,居然敢在这节骨眼上,组织了一次从秭归顺江而下、偷袭江陵的战役。
幸好张煌言防守谨慎,在夷陵就堵住了这伙流贼,还靠着他手头仅仅一万多人的部队,打了一场阻击战,这事儿也就发生在八月上旬,如今还有些逃散的残敌没有肃清呢。
张煌言也因此斩获俘虏累计两千余流贼士兵,斩获了流贼一名都尉、活捉了一名掌旅,算是立了一点小战功,后续估计能因此得到一些升迁。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张煌言这种能文能武的心腹名臣,是绝对不能调回武昌的,沉树人就指着张煌言来确保孙可望不会铤而走险呢,一定要确保张献忠余党彻底死心不敢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