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辽人硬拼。”
寇季思量了一下,摇摇头,道:“不妥……跟辽人血拼一场也好。引辽人上套,总得下一点血本才行。若是轻易就败了,辽人很容易看出其中有诈。
反而跟辽人血拼一场,激起了辽人的血性,对我们更有利。
一旦辽人被激起了血性,就不会再多想其他的。
只要晋宁军和折家军露出了溃势,辽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追击。
更关键的是,现在跟晋宁军和折家军血拼的是辽人的厢军。
辽人的厢军实力不强,可以被我军将士压着打。
我军将士杀的辽人越多,辽人厢军背后的辽兵精锐,就会越急躁。
一旦给他们机会上岸,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扑向我们。”
高处恭沉吟了一下,缓缓点头。
他觉得寇季的有理。
事实上,正在指挥着晋宁军作战的王凯,想法跟寇季差不多。
寇季和高处恭暗中布置了后手,虽然瞒着众人,可明眼人都猜得到。
十万辽兵精锐兵临黄河畔,寇季和高处恭二人手上不过只有数万厢军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二人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要是没有后手,那才奇怪。
猜得出寇季和高处恭二人有后手是一回事,在战场上撕杀又是另一回事。
王凯之所以率领着晋宁军拼命的跟辽兵撕杀,有三个目的。
其一跟寇季的心思差不多,为了激起辽人的血性,让辽人失去理智的冲锋,放边落入寇季和高处恭二人准备的后手。
其二是趁着辽兵精锐还没有上岸,带着晋宁军跟旗鼓相当的河清、金肃二军好好的打一场,借着战事磨砺一下手里的晋宁军,借着战事让晋宁军中的将士们从穿戴着盔甲的民夫,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将士。
其三,担心寇季和高处恭二人的后手并不能一举击溃辽兵,所以趁机多杀一个是一个。
王凯、折家军校尉,领着折家军和晋宁军撕杀了许久,登上了河岸的辽兵被杀的血流成河。
河面上的辽兵精锐被激怒了,一些距离河岸并不远的辽兵精锐跳下了皮筏子,趟着水,往河岸边上冲了过来。
随着辽兵精锐不断的加入。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二人感受到了压力。
折家军校尉在折家军出现了大的伤亡的时候,一边跟辽人撕杀,一边退到了王凯身边。
“退不退?”
王凯能猜到高处恭和寇季二人有后手,折家军校尉自然也能猜到。
随着辽兵精锐不断的踏上岸,他们开始大规模出现伤亡,也到了该退的时候了。
折家军校尉之所以在明知寇季和高处恭有后手的情况下,还率领着折家军将士跟辽人撕杀,是为了辽人的人头。
晋宁军穷,折家军将士也穷。
朝廷很少给折家军分派粮饷,折家军的大部分收入来源,都源自于府州的税收。
每年府州的税收收上来以后,朝廷拿一部分,折家拿一部分,一部分用来维护军备,一部分分派给那些死去的同袍们的遗孀,分到他们手里,就没有多少力。
如今他们违背了折继宣的心思,跟着杨家老太君到了屈野川。
等他们回到了府州以后,依照折继宣的性子,一定给他们穿鞋,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更穷。
折家军校尉带着折家军将士砍辽人脑袋,也是为了帮他手底下的兄弟们再谋一条出路。
若是他们回到了府州,折继宣容不下他们,他们也只能委屈求全。
因为他们不可能背叛折家,不可能退出折家军。
但是他们的家眷却不用跟着他们一起遭罪,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活。
他们实力够强,比辽人的厢军强了不止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