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通有意无意的将话题引到了渤海府。
“寇相啊,渤海府那两个家伙不地道啊。他们仗着他们渤海府有商税上的减免权,愣是将赶到关外的商人的税收了个干净。
能收的税,他们一个也没有错过。
弄的下官这边想收个税都难。”
钱通声的抱怨着。
寇季听到此话,嘴角抽搐了一下。
苏洵和包拯两家伙的心还真黑,居然把能收的税他们全收了。
他们就不怕此地的知府们联合起来弄死他们两个吗?
不等寇季再此开口,钱通又道:“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渤海府给商人划拨了好大一块地方,让商人存放货物。
以至于商人们把渤海府当成了扎根的地方,将临橫府当成了一个驿站。
您别看着临橫府商人众多,他们几乎都是从渤海府过来的。
他们不仅现在要收商人们的税,以后还要长久的收下去。
完全不给下官活路啊。”
王曾听完了钱通的话,不咸不淡的对寇季道:“再让你两个学生这么搞下去,以后他们在此地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钱通闻言,一个劲的在一旁点头。
寇季淡然笑道:“到了明年,渤海府的税收就会恢复如初。”
钱通听到此话,长出了一口气。
王曾也没有再什么。
入夜以后。
钱通摆了一桌酒菜招待寇季和王曾。
酒菜并不奢侈,但却十分美味。
看得出钱通在此事上费了不少心思。
王曾十分难得的开口夸赞了一番钱通。
酒足饭饱以后,他们各自回房睡下。
翌日。
寇季依照提前商定好的布署,留下了一支禁军坐镇此地,然后带着剩下的兵马离开了此地。
在离开之前。
钱通将他贩卖宅子和商铺所得的一部分钱财,交给了寇季,让寇季帮忙押送回京。
寇季觉得钱通不错,就将他们此前缴获到的一些剩余的布料,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钱通。
一行人再次上路。
越往西走,看到的府、州、县越繁华。
其中最繁华的就是渤海府。
苏洵和包拯两个人,借着渤海府临海的优势,将商业上能发展的都发展了起来。
他们不仅借着税收的优势,吸引了不少商人。
还在海边上建立了几处码头,供给商船们停泊。
并且还搜刮了一些船只和匠人,建了一些船厂,发展起了捕捞业。
苏洵和包拯二人将渤海府弄的太好,占尽了优势,有人自然就生出了嫉妒。
于是乎,寇季和王曾一行人跨过了古北口以后,没看到什么夹道相迎的场面。
反倒是有人暗中派人送了一封‘检举信’给寇季和王曾。
信中提到,苏洵仗着自己是渤海府的知府,又仗着自己手里有减免税收的权力,给自己的老泰山程家,大开方便之门。
程家以前在眉山只是一个中等的富商。
如今移居到渤海府以后,一跃成为了大富商。
不仅拥有五条大船的船队,还在渤海府内拥有五处占地面积极大的铺面。
如今程家涉猎许多生意,用日进斗金形容也不为过。
王曾在看完了‘检举信’以后,将信递给了寇季,询问道:“你怎么看?”
寇季不以为意的道:“没什么看法,不遭人妒是庸才。”
王曾迟疑了一下,低声道:“程家……”
寇季瞥向了王曾,道:“苏洵初任渤海府知府的时候,还是去岁临近冬日的时候。当时我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粮食。
他为了养活那些渤海府的俘虏,费尽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