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多的研究生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这是种全新感受。
他在全校新生面前夸下的海口,逼到自己得勤奋。
除了搬书的那天,其他时候都是开着黑仔去学校,现在基本上只会简单的看看学创中心的工作安排,各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然后大量时间得坐在相关专业的课堂上,参与排得满满当当的规划专业、经济专业和行政课程,要不就是在图书馆或者回家研读。
钱多多肯定没有杨智那么享受。
因为那边好歹是从各种设计实操到动手能力的纷繁多样,钱多多这纯粹就是看书,非常枯燥的一本本啃大部头,而且还必须融汇贯通的去理解做笔记清脉络,怎么跟自己研究的方向串联起来。
说简单点,他这已经是用博士生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相比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就是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越过了普通大学生只是掌握高等教育学习方法的阶段,而博士生则要有完全的科研能力,能够从研究方向到论证过程,再到论文撰写和整个理论系统的形成。
有种说法是国内的高等教育比欧美发达国家不如的地方正是这里,基础的四年其实和美国的前两年大学差不多,反而时间过多被荒废,同时也是为之前的应试教育来补救培养兴趣。
等到研究生才基本相当于美国后两年,人家大学本科就有科研能力,更强的小组合作协同能力其实就是徐沐荣的源泉计划在培养的重点,国内大多是硕士才具备,最后博士基本就是人家的硕士或者博士不到一点。
钱多多曾经在学创中心的时候,就呼吁大家要有点兴趣,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算是无意中暗合了本科教育的缺陷。
而这次在迎新大会上,关于压缩本科学习强度的态度,也是在逼着尽可能赶上发达国家教学的进度。
所以到了他自己这研究生环节。
万校长肯定是在逼着他也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啊。
让提前本科毕业的二十二岁年轻人,正在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尽可能切合国内实际情况,论证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课题,这就是博士生该做的事情。
如果只是为了考研考博搞个学位证书,那自然是竭尽所能的应付考试跟答辩,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达到什么目标的人,才会全神贯注的投入这种研究状态。
像个博士生那样全面的研究养老、老龄化、福祉学科的课题。
这是真的要出成果的那种研究,而不是糊弄应付谁。
钱多多未来的发展也就不言而喻了。
说起来那些沉迷于网络升级打怪的人,真该好好了解下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摆着这样的升级天梯。
怎么就从来没想过去攀爬,只敷衍了事的爬了爬就告诉自己不行了。
反正钱多多自己都没想到,有天会被半逼着重新开始认真读书。
哪怕他自己有内在动力,这种纯粹的复杂社会学科读起来还是相当枯燥的,况且还要真正的恶补英语,硕博专业要求必须有外语论文发表能力。
他要恶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但习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钱多多,反复形成规律化以后,慢慢沉浸到这种习惯中,也就开始享受这种研学的过程了。
他并不需要面对什么样的考核,甚至几位不同专业教授都只是交叉性的提供些导师意见,所以死记硬背的内容非常少,钱多多大量浏览的粗放式了解很多以前自己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学科常识,只有遇见真正有感触有用的,才收集到自己的积累中来。
但整个架构搭建起步的基础还是建筑设计,实际上从几十年前起,国内建筑设计规范里面就有关于老年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