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多人了,我们一个合成营才八百多人,从装甲数量和火力配比上看,BTG是占优的。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波波夫问。
李正说:“BTG的模式我觉得有一些问题,甚至是致命的。”
“什么问题?”波波夫说:“你倒是说来听听。”
李正笑道:“那我就说了,您就当我是一家之言。至少在我看来,BTG的火力的确很猛,可是很难保持持续性。首先是存在缺少机动兵力少,补充难度高,一旦出现重大伤亡,熟手兵员补充不上来,你一个营看起来一千多人,实际上能用的机动步兵数量只有400左右,一旦实战中某个作战单位遭受损失,补充就很成问题。”
“其次虽然GBT是营级编制,但战术却要使用无人机、多种重火力、步坦协同突击等,可谓是样样占全,功能确实多,但是指挥压力也大。要协调以上合成作战,一个营长显然水平不够,指挥的虽然是“营级战斗群”,但实际是做了合成旅的事情。这也导致需要更高级的指挥官才能完成战术部署,高级指挥官就需要靠前指挥,这相当于要给每个合成营派一个旅级指挥人才,但如此一来,这些指挥官手中的力量却只有1200人,是不是显得很奇怪?用这种高级指挥官去指挥一个营,并且派往靠前指挥,战损想过没有?补充问题想过没有?”
“最后就是对通讯保障和技术水平要求太高,而暂时你们的通讯水平又跟不上……”
李正一条条说,波波夫一条条听,听到最后,之前的眉飞色舞没有了,一张脸变得凝重起来。
一直到米-171落地,波波夫再也没吹过牛了。
李正说讲的一切其实切中要害,这些说法他们内部早就有谈过,只不过大部分的同僚选择装没看见,因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并非进行一次编制改革就能消除,它需要经济支持,需要科技和军工的支持、需要高层的支持……
波波夫想起了当年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的那句话——“把这艘航母建造完工,我们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
“李局长!”
在波波夫还沉浸在李正那番话里没有自拔的时候,一名参谋跑了过来。
“什么事?”
“总部来电,让你立即回去准备好行李,乘坐下午的飞机三点返回国内。”
“下午?”李正有些吃惊。
那名参谋道:“是的。”
“好,我知道了。”
等那名参谋走远,李正向其他几个同行告别。
波波夫过来伸出手:“李,你是要走了吗?来,我们告个别。”
李正礼貌地伸出手去,和他握在一起。
波波夫说:“李,你是个真诚的家伙。”
李正笑道:“波波夫,你也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