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采生折割(3 / 4)

杂役。

赋税很容易理解,就是土地产出粮食,按照比例征税。

杂役就是基于人口分担的义务,按照人口比例派人去给官府免费干活。

这些活儿包括修城墙、修水利工程、运送粮食、给官老爷抬轿子等等。

连给官府做衙役,其实也是一种杂役。

有明一代的杂役是很重的,很多百姓将自己的户籍投效到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就是为了免除杂役。

只要是官府登记在册的土地,田税都是少不了的。

可田税少不了,但是能不能征收上来,那就不好说了。

比如这位蔡员外,曾经做过南直隶户部员外郎,在官场交友广泛,衙役连他家宅子的门都进不去,更不要说是催征田税了。

城南很多庄子,看到蔡员外不交田税,那也跟着后面抗税,搞得每次去城南征税的税吏都没办法完成任务。

无法完成任务,就要被县里的老爷斥责,甚至要自己掏腰包补足欠税。

“蔡员外那么多土地,他又是怎么抗税的?”

林清远这段时间没少和蔡家扯皮,疲惫的说道:“蔡员外说他家这些年都没种粮,拿不出粮食交税。”

这个理由也行?

苏泽想到自己如果造反,也免不得要和这些“乡贤”打交道,他问道:

“那这些年蔡员外都种的什么?”

“蔡家那几个庄园都种的菘蓝。”

菘蓝?菘蓝不就是板蓝根吗?

“蔡员外是延平府织染大户,城里的染坊基本上都是他家的。”

原来如此,这蔡员外倒是理财有术,这家伙全部种的都是经济作物。

苏泽想到自己读研时候做过的课题,大明朝南北都缺粮,但是南北缺粮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福建广州地区的土地亩产两倍于北方地区,长宁卫就广泛种植占城稻等优良的粮种了。

明明亩产是南宋的双倍,可福建依然缺粮食。

就连县衙每年应该拨付给长宁卫等卫所的军粮,往往也都缺斤少两,去年的到现在还拖欠着呢。

福建缺粮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贸易发达,种植经济作物的利益远大于种粮,所以大户都更愿意“改稻为桑”。

现在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等到明末烟草传入中国,种植烟草利润巨大,福建的大户纷纷挖掉粮食,改成种植烟叶,导致福建明明亩产很高,却只能靠红薯充饥。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南平县征粮的难处了。

大户不种粮食,他们有人脉有力量抗缴粮食。

但是在考核征粮这项指标的时候,是以府县为单位的,方知府和白知县的考成结果,都和粮食能不能征收足息息相关。

大户不交,那税吏自然只能去盘剥小民了。

加上税吏从中贪腐,自耕农的负担越来越重。

等到了明末,再加上杂役和各种苛捐杂税,自耕农纷纷破产,形成流民大军。

不过现在矛盾还没到这个地步,但是征粮的矛盾已经很大了。

更不要说今年闹了几次倭寇,田地也没有好好打理,夏粮已经欠收了。

所以县衙对户房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从城南那几个大户那边弄点粮食出来,那些穷老百姓已经没有油水可榨了!

县官难做,不过白知县也是一名强势的县令,他手腕高超,苏泽准备好好看这位知县和大户斗法了。

苏泽在户房也没有熟人,只能向林清远表示遗憾了。

林清远也知道自己是病急乱投医,他只能求着苏泽给白知县美言两句,千万不要革了他吏员的职务。

苏泽进了城,直接来到了《拍案惊奇》的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