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松江府上海县对于接待天使的规格非常高。
他们不仅在县城门口,还在码头上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彩棚,这种特殊待遇通常只给予钦差大臣。
如今,我们这群侍从跟随魏大人一同抵达了彩棚前。
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并没有资格进入彩棚内部。
这并非因为大明人对我的歧视,而是他们的规定使然,只有钦差大臣才有资格独自进入彩棚。
幸运的是,彩棚的帘布并未完全封闭,我得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情况。
彩棚内部布置简洁明了,仅仅摆放着一张可供接受圣旨的香案。
魏大人伸出手示意我们这些随从停下来,他独自一人紧绷着一张脸,苍白得毫无血色,仿佛一具僵硬的僵尸笔直地立在香案旁侧。
请原谅我用这样的词语去描述这位对荷兰人友好的明朝官员,但那时候我的脑海里确实没有更贴切的词汇来形容他的神情,第一个浮现的便是“僵尸”这个形象。
实际上,我明白魏大人试图营造出一种庄重、严肃且神秘的氛围,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与神圣不可冒犯。
这就如同那些罗马教廷的红衣主教们,通过无人能懂的诵经声,宣称他们正在与神明进行沟通。
而至于真正传达了什么信息,唯有神明知晓。
紧接着,前来迎接钦差的地方官员们,逐一踏入了彩棚。
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官员都能进入,只有够的上资格的官员才有这个荣幸。
比如上海县的县令勉强够得上资格,而他下面的主簿、典史等官员就没有这个资格了。
这时,我看到一个和魏大人穿着同样衣服的大人,这位大人便是皇帝陛下派驻地方的内侍,他第一个走进了彩棚。
接着,一群身着各种颜色官服的官员们也陆续走进了彩棚内。
他们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排列,先是红色、青色、绿色、黑色等等,反正官员们身上的颜色真是五颜六色。
这些官员们走到空香案前,面北整齐地跪了下来,连续磕了九个响头。
然后,由领头的官员带头,用非常细微的声音问道:“皇帝陛下圣躬安好?”
魏大人此时应该回答道:“圣躬安好!……”
虽然这一切看起来有些形式主义,但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毕竟,这是对远在北京的大明大皇帝陛下的尊重与敬意。
虽然这些仪式可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传统和规矩,它们仍然被严格遵守着。
等这套刻板的仪式过去之后,就是当地官员们起身与钦差相见,问候钦差沿途安好?
这时候也是我能和钦差汇合在一起的时候,我能敏锐感觉到,当这些官员知道钦差是走海路而不是走运河到的江南之后,有些官员脸上的表情是值得玩味的。
在这之后,就是官员私下里的一点薄礼相赠,不外乎是献茶、献酒、献果点。
我在这其中由于不通大明朝的礼仪,闹出了许多笑话。
比如那些茶水和果酒、果点,我真的伸手拿起来吃了喝了。
以上就是大明朝地方官接待钦差的仪式,在我看来,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更多的是客套,还有加深对皇权高高在上的印象。”
在这个场景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庄严而又复杂的氛围。
当地官员们恭敬地向钦差行礼,并询问他旅途是否平安顺利。
他们的表情可能透露出好奇、惊讶或其他微妙的情绪,但都被庄重的仪式所掩盖。
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官员们献上薄礼,表示对钦差的敬意和欢迎。这些礼物虽然简单,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