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清平堡的张献忠(1 / 2)

崇祯皇帝说了两个陕北的底层人很像他,两个军机处大臣却没有任何回应。

这样的话也不是臣下可以和皇帝探讨的。总不能他们俩附和皇帝说,这李自成和张献忠说不定是朱家遗失在外的血脉,陛下和他俩扒扒族谱吧。

“温爱卿,这李自成就让他安心在米脂县经营吧。

这不是官吏一体化试行方案,要在陕西展开吗?

就让这李自成安心在延安府的官场上专营,磨磨他一身的锐气反骨,要是他能做到县尉典史,就让那晏子宾县令挪挪窝,让李自成做个百里侯。

若还是有所反复,就一纸调令,把他和他身边的兄弟们调往南洋当先遣队去。”

“喏。”

温体仁听了崇祯皇帝的指示后,表示遵命,并表示会按照计划安排李自成的工作和发展方向。这个决定意味着李自成将有机会在米脂县继续经营,但同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监管。

如果李自成表现出不忠诚或不稳定的迹象,朝廷可能会采取措施将他调离。

然而,温体仁对这个决策并没有太多意见。作为一名资深的政治家,他明白皇帝的意图和战略考虑。对于李自成这种具有潜力但又存在风险的人物,需要谨慎处理。给予他一定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保持警惕,可以观察他的行为和忠诚度。

此外,温体仁也了解到朝廷正在推行官吏一体化试行方案,而陕西正是试点地区之一。

这一政策旨在加强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治理能力。

通过让李自成在延安府的官场专营,可以更好地考察他的才能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磨练和考验。

最后,如果李自成仍然表现出不稳定的迹象,朝廷可以通过调令将他及其身边的兄弟们派往南洋担任先遣队。

这不仅可以避免他在国内造成更大的麻烦,还能利用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气,为国家的海外扩张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温体仁理解并支持崇祯皇帝的决策。

只是还不明白的就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崇祯为什么对李自成这么重视,那是一种作为对手的重视。在温体仁看来,假设是对手的话,崇祯皇帝一纸密令,杀了其就是。

其实崇祯皇帝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他是不想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死了一个李自成,陕北的民情还是那个民情,自然会有其他李自成站出来,把那些流民裹挟起来,然后无数个这样的流寇首领就诞生了,而崇祯皇帝却无法确定,谁才是最后的养蛊大战中的胜利者,谁才是和他逐鹿的对手?

当然,以上都是陕北民乱落到最难最坏境地的时候,崇祯皇帝做出来的假设。

李自成的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但要说李自成在米脂县已经享受到了西门大官人般的待遇,那么张献忠无论是在延安府还是在榆林镇,却连武松在县衙当捕快都头的待遇都没有。

然而,张献忠手中却已经掌握着令崇祯皇帝都垂涎三尺的人才。

“这张献忠在延安府做捕快没几天,就被排挤地北上投军。

陛下想关注的这位黄脸汉子似乎有点霉运缠身,他务农、从商都不行,当个捕快还是不行。

在延绥中路清平堡当大头兵的时候,他似乎无所事事,除了奋勇杀敌,去塞外割取鞑子首级,就是不断收养义子。

年仅二十三岁的张献忠,如今已有二十多个义子,他们既是他的孩子,又是他的得力部下。

其中最为出色的有四人,分别是张可旺、张定国、张能奇和张文秀。

其实微臣觉得这下面人有些夸张了,四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出色,能有·······”

突然,啪的一声,崇祯皇帝又猛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