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江,上海本地商人,很会把握商机。
宝山特区刚开工,他就通过上海知县莫祥芝找到兰芳负责工程的人,大力推销自己的青砖,以比市场地一成的价格拿下了兰芳的青砖供应。
说起上海一带的青砖,最有名的是嘉善干窑,早在唐朝就开始生产砖瓦,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在咸丰年间开始迅猛发展。
干窑不仅发起早,还全国闻名,因颗粒细腻,质地密实,得“一两黄金一块砖”的“金砖”美誉,因专为官方烧制,运“京仓”供皇宫专用,又得“京砖”之名,那是金字招牌。
杭州知味馆、楼外楼,上海城隍庙,苏州、无锡园林、镇江金山寺,甚至山东重修的孔庙,采用的砖瓦都是出自这里。
烧制砖瓦是一个不错的产业,相隔不远的吴江芦墟人看到嘉善干窑、下甸庙等地窑业大发展,有丰厚利润可图,也开始大建砖窑烧砖。
光绪初年,陈茂江携资来到芦墟,看到芦墟有办砖窑的基础,立即投资在镇东栅槐字港盘下砖窑烧砖。
清法战争爆发,新建筑减少,砖瓦市场出现萎缩,上海的砖瓦行一年难得开几次张,陈茂江也不例外,正在上海愁得不行,兰芳人来了,洋人倒了,他心里大喊惨了,最大的客户没了,这砖窑还能维持下去吗?
陈茂江和莫祥芝关系不错,平时也没少孝敬,苦闷的他几乎每天都会拜访莫祥芝打探消息,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兰芳人。宝山特区开建,陈茂江抓住机会,第一时间低价向特区供货(主要是清理库存),获得了兰芳人的好感。
现在的陈茂江可不得了,不仅是砖窑老板,还是宝山特区的最大砖瓦供货合作商,一事不烦二主,兰芳制定了砖瓦规格标准,采买的事情全交给陈茂江,让陈茂江一下子地位大涨,也算是一个成功的“买办”吧。
陪着胡书达、莫祥芝坐着lcv登陆艇逆黄浦江而行,从横潦泾、斜塘、泖河、太浦河,进入汾湖。
“胡大人、莫大人,这里就是芦墟,我的砖窑在东栅槐字港,这里民窑规模不错,芦墟砖窑群窑墩成群成片,镇郊村野,到处可见,红火起来,烧窑的烟火昼夜不息,很是壮观。”
陈茂江指着陆地上的一处处窑墩群西西的向胡书达和莫祥芝介绍,从兰芳人新年第一次招工开始,他的身份也变了,从兰芳合作商变成了兰芳宝山建筑材料总公司的总经理,持有5的股份。
别看不到一成股份,兰芳在他的砖瓦产业注资一千万两白银,差点没把他吓死。听到胡书达的意图之后,陈茂江才知道兰芳的手笔有多大,这还只是初始注资,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增加注资,不摊薄他的股份。
兰芳的目的只有一个,收购上海周边所有有规模的砖窑,新建、扩建砖窑规模,高薪聘请老师傅,终身享受公司福利,专职研究新窑技术和带学徒,扩充砖瓦行业从业人员,大力发展制砖产业。
没办法,这个年代水泥还是很金贵,在自己还没有能力生产水泥厂设备的前提下,砖瓦才是建筑主材。宝山特区房屋都是框架结构,原本准备采用水泥砖填充墙体,后来发现不行,太消耗水泥了,立即改变策略,全部用青砖。
这样有个大好处,建筑外墙用清水墙,发挥青砖透气性强、吸水性好,耐磨损,万年不腐,保持空气湿度等养生环保优点。
青砖和红砖硬度差不多,只是冷却方式不同而已,红砖简单自然冷却,青砖灌水水冷却,麻烦也多不了多少,还能保持炎黄传统。再说,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性能方面,青砖比红砖强多了,胡书达才不会傻傻的去学西方人那样推广红砖呢。
宝山建材青砖主要规格只有两种,240x115x53、400x400x50,前者就是最流行的二四墙砖,也就是二四墙的专用砖,专门用以修建房屋建筑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