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闻从业人员。
徐茂等现代人深知舆论的重要性,早在查封上海各大报社之后,就一直在谋划着掌控大清的舆论走向,因此,联合曾国荃成立了两江新闻管理处,直接照搬南洋共和国的新闻出版管理条例,颁发了两江地区新闻出版管理条例,对新成立的报社、杂志社、画刊社等机构进行审核。
与此同时,徐茂联合松江府筹备报社和出版社,并向两江新闻管理处申报获得批准,因此,在修建移民管理处的同时,在移民管理处东面修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印刷厂。
随着工程的推进,以及双方深入的接触,在徐茂和曾国荃离开上海之前,再次达成一项重要事项,就是在宝山特区修建一个东海市政厅和市政厅生活区,松江府一众官员等市政厅工程完工之后就会乔迁到东海市政厅上班。77电子书
这相当于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之所以取名东海市,是源于上海在东海之滨,是徐茂和曾国荃商量确认的,比松江府更加贴切。
松江府之所以要从松江古城迁到宝山,一方面是跳开知县附郭的圈子,姚丙吉不想继续在松江府影响到林殿臣和张绍文,另一方面,也是向朝廷和世人表明宝山特区与租界的不同,完全是掌控在松江府手中的。
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南洋在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搬迁到宝山特区的松江府官衙也会与时俱进,按照立市政厅这一个机构的模式进行部门设置,各种行局相继成立,行局部门职能也在南洋人的帮助下逐步完善,只是人员还无法到位。
东海市政厅下属工业商贸局、新闻管理局、治安管理局、财税局的人员已经招募到位,正在接受南洋专业人士的培训指导。
东海日报报社和东海出版社是松江府和南洋两家联合投资,共同持股,这两家单位主要是人员投入,对报纸收到的稿件和出版书籍的原稿进行审核、定稿,并不需要投入太多设备。
东海印刷厂却不同,由南洋一家独立投资,东海印刷厂的规模仅次于啸天印刷厂,所用的设备全是现代时空国内最流行的设备,光电子排版系统的硬件设备就有扫描仪、电子计算机、照排控制机、激光印字机或激光照排机。
软件方面也在现代时空做了系统集成优化,光排版人员就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胜任,这在上海几乎找不到相应的人员,所以,啸天运送设备的时候就派出了一个完整印刷厂的工作人员。
印刷这一块的设备,东海印刷厂采购了一套单张纸平版印刷机,一套小型卷筒纸平版印刷机和两套中型卷筒纸印报机,《东海日报》就是从一套中型卷筒纸印报机上下来的,该机器的印刷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印刷70000—75000张。
东海印刷厂的设备在这个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与大清的铅活字印刷及西方出现的凸版印刷机相比,要先进得多,南洋人也不愿意将这些技术轻易示人,因此,东海印刷厂就成了一个保密性很高的企业。
东海印刷厂除了商务部与报社、出版社的对接以外,印刷厂还有一个编辑部专门与两个单位的编辑对接,电子排版完成经过印刷厂编辑校稿,会利用激光印字机将文件打印出来,再给出版社和报社的编辑核对,走完校稿、修稿、定稿流程,确认文件无误之后,接下来就会走下一步的晒版、上版、胶印等一系列印刷工艺流程,最后的书刊、报纸成品出厂交付对方手中。
南洋对于印刷技术有着严格的控制管理制度,至少十九世纪是不可能将这种技术扩散,因此,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全部是是具有南洋国籍的人,哪怕最简单的商务部运输人员都不会从本地招聘。
《东海日报》创刊号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其实三天前,报社和印刷厂已经试运行了一次,每个环节都走了一遍,经徐茂等现代时空的人检验合格,一切准备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