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拯救黑旗军(3 / 4)

南洋崛起 清风老田 9313 字 2020-03-26

煌天下。

刘永福存在的第一问题是,刘永福没有做到审时度势。

黑旗军进入越南的时候,正式黑旗军发展壮大的天赐良机。越南皇朝本省就糜烂,堪比清朝之糜烂,甚至更加不堪,而且处于法国图谋越南之际,真的是南北腹背受敌,北无法拒黑旗军两千余人入境,南无法抵挡法军跨海侵略。

刘永福第一打败法军的时候不是满足保胜设关收税这个鸡肋无比、不痛不痒的收获(越南皇朝的封赏),可以扩张实力,加之黑旗军在越南民众中的声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成就一个自己的王朝。刘永福反而接受了两个朝廷的招抚,固步自封,将黑旗军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

表面看是忠心为国,

实质上是不能审时度势,假希望于他人,将黑旗军的前途白白葬送掉。

刘永福第二问题是,作为统帅没有一点知人之明的能力。

一个能力一般、军事白痴的四品吏部主事能获得刘永福的信任,成为黑旗军的军师,让其为黑旗军出谋划策,以至于黑旗军自此处处受制于人,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这就是刘永福用人之道?

刘永福本身对政治一窍不通,希望有一个官场的人来辅佐,摊上一个对清朝决策层、对越南问题、对法国态度都没有正确认知的人,这个人甚至对自己委身的黑旗军也严重缺乏准确预估,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是黑旗军走向败落的关键所在。对如此之人能深信,会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统帅?

研究组分析认为,如果还不改变对唐景崧的错误重视,刘永福还将付出更大的惨重代价。

刘永福最严重的是问题是,严重缺乏战略意识。

这个时候的清朝,各省领兵将领已经处于割据状态,比如曾国藩的湘军体系,比如李鸿章的淮军、北洋体系。朝廷被英法联军攻打得弃城逃跑,苟且议和,颜面尽失,让各省手握兵权的人看到了朝廷的虚弱。

手握几千兵马,又处于边境之地,不说割地为王,取得纸桥大捷的基础上,总不至于最后落得裁撤兵马的地步吧?

广西的官兵多牛叉啊,在越南兜一圈,仓惶逃回广西,银子和粮饷也拿了,差事应付了之,依旧是有兵有将,实力也是丝毫不损,朝廷呢?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反而多加抚慰。

反观黑旗军,一个可有可无的“赏给依博德恩巴图鲁名号,并赏给三代一品封典”虚无封赏,卓越功勋的黑旗军被裁撤大半,何其之悲哀啊。

如果刘永福对朝廷的命令不闻不问,继续留在越南,管他清法议和与否,凭借越南天然优势的港口,大量采买先进火器,编练新军,拥有在边境炎黄民众和越南百姓中声望,刘永福完全有机会将黑旗军这支劲旅打造成不亚于李鸿章所编练的淮军,只可惜刘永福没有战略意识。

洋人的世界也并非铁板一块,即便法国在北圻的远征军达到三万多人的规模,有一点优势。但是,一旦出现削弱法国的机会,英国人、德国人会削尖脑袋前来合作的,黑旗军何愁买不到先进武器?

北圻远征军在越南的战争被法国命名为“东京事件”,这一羞辱性事实给法国的东京政策以极大打击,它也由此终结了茹费理传奇的政治生涯,继任者快速与清朝达成和议,一贯贪婪的洋人居然放弃了因“北黎事变”而要求的索赔,这法国得有多虚弱啊,有多么迫不及待的要赶快结束战事。

当然,黑旗军研究小组不知道的是,法国前线指挥官波里曾回复法国驻清领事巴德诺说过法军

在战争中大势已去。

载胜而归,结局却如此悲戚,研究小组成员无不痛心疾首的惋惜,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事后两天,陶夫民心事重重的找到袁牧,泪流满面的恳请“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