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老狐狸心照不宣(2 / 3)

南洋崛起 清风老田 8180 字 2020-03-26

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朱星源出版《奇门旨归》一书,这本书是奇门古籍中少有的有具体案例的书,而且,书中所说的案例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关于苏元春的案例就在其中。

最为重要的是,书中的理论非常简洁精微,案例描述虽简单,但都是直击要害,非常契合奇门博大、简洁、实用的特点。

这本书使得朱星源成为清末小有名气的学者和军师,被人赞誉“覃思词翰,潜心经术类,皆文学选而精于天人,舆地之学。

在随军期间,朱星源一直受苏元春敬重,苏元春从没要求他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一切任由自由来去,可见重视程度。

看到朱星源带着马继祖出门,苏元春回头坐下,对两位同僚说“鉴堂兄,铁香兄,两位兄长对谅山一行,可有良策?要不小弟先去探探底细回来跟两位兄长详细汇报?”

李秉衡自幼比较聪颖,从小立志学文习武,为官之后能力也很不错,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还是常年在极端复杂的直隶官场中为官,并且站稳脚跟,在这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没有出过纰漏,独有“久官直隶”之特色,朝廷重臣对其评价也很高。

无奈晚年卷入晚清三场对外战争清法战争、清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漩涡之中,毁誉参半,时至今日,史学界仍然对其评说争论不休。

李秉衡兵败通州,饮金自尽殉国,家里黄白宝物无存,其墓在河南安阳西南活水村南岗,连墓碑都没有。

可见其官清廉,刚正不阿。

据《清史稿》记载,在直隶为官期间,获“北直廉吏第一”之评价,上上下下都是赞赏不已。

在这个小团队满天飞的晚清时代,战场中,无数见死不救者,尤以“东南互保

”最为典型,凭什么要让这样的忠臣背战败黑锅?凭什么说他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却总是掉链子?凭什么扣上“清官误国之深,恐怕十个李鸿章都比不上。

”(左宗棠评价李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的帽子。

如果说李秉衡无能,为何在清法战争中有卓越表现?

主持龙州西运局不出差错,在那种年代,如此肥差,岂能是清廉所能办到的?管全军后勤,建野战医院,全部都是井井有条,上下都满意。

潘鼎新吃败战被撤职,李秉衡暂为布政使兼护理巡抚(代理巡抚),全权负责指挥广西前线战事。

各地援军汇集到这里,各派将领的地域观念很严重,都是桀骜不驯之辈,互相之间不服从指挥,即便公推出七旬老将冯子材为全军指挥官,这只是权宜之举,真能做到和衷共济吗?

要不是李秉衡在各派将领中间说和,费尽心血辅助老将冯子材,让其专心策划战事,镇南关大捷能不能出现还很难说呢。

从这点可以看出,李秉衡并非没有作战能力,他同样也是一个骁勇善战之士,只是,他更擅长团队作战,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在晚清,又这种能力的将领是难能可贵的,问题是晚清的时局就那样,不是他一个人能扭转得了的。

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远比对苏元春的评价更加不近人情,只因他经历的著名战争多吗?后面的两场战争,谁又有可圈可点之处?就这样被世人诟病,很是不公平。

对于苏元春的问话,李秉衡一听就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会心一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盯着苏元春微笑。

李秉衡比苏元春大十四岁,聪慧如他,又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他倒没啥心思跟他争夺什么利益,再说自己的官阶比他还低,也没必要破坏两人关系,只是用已经看穿的眼神看着苏元春,提醒提醒而已。

苏元春老脸一红,尴尬的对这位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