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以史为镜(2 / 3)

南洋崛起 清风老田 3240 字 2020-05-09

就业能力,这就涉及到教育了,才有下面的教育是民生之基的说法。”

“分配是民生之源,我想大家不会不理解吧,分配是民众休养生息的源泉,分配不合理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大清朝廷虽然没有了徭役,推行的摊丁入亩相对人头税是要好一点,但显官豪绅等大户,拥有千万亩田产,竟可不纳田赋,或巧为规避,所有的田赋负担都转嫁到小户和贫农、自耕农身上,民生能修生养息吗?”

“朝廷历有减租政策,济贫安富、业佃相安,劝谕业户减租,地主不主动减租,佃户有何办法?官府或许心有忌惮,或许狼狈为奸,对地主所作所为视而不见默认,佃户不抗租如何存活下去?民乱自然无法避免,稳定就成为空中楼阁,各地疲于平乱,能治理好才怪。”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啊,各位父母官醒醒吧,别再装睡了,我才不信你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经济领域的社会改造势在必行,否则,你们就别奢望发展了,不继续落后下去就不错了,大清王朝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日子也不会太远。”

“这么严重?比列强划分殖民还要严重?”张之洞目瞪口呆的看着刘沛问。

刘沛沉吟了一声,正颜厉色地说“内忧外患,列强是外患,国内的乱象是内忧。外患方面,我们兰芳可以帮你们解决,内忧方面,灾民和流民只是表象,根本问题还在于大清社会体制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导致政权不稳定,危机重重,仅靠所谓的洋务运动根本解决不了,治标不治本都是我对洋务运动高看一眼了。”

“还有

,各位对历史应该不陌生,任何改朝换代都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只要你们仔细分析,所有外患都差不多是借势而为,这个势就是旧朝的内忧。”

“以唐朝为例,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国力空前强盛,一副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那个时候,前来朝贡的蕃国数多达70余国,可谓是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如此盛唐,何其之强大啊。”

“好一片繁荣强盛,让人沉迷,让人沉醉,也让人迷惑。繁华背后,另有阴影,富足之下,还有穷窘。这一切没有在意,谁又能看到激烈的土地兼并,大量逃亡的农民?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等等都濒于崩溃,节度使统辖的强大军事力量背后却是内地军备废驰,严重内轻外重,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暗潮涌动,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因。”

“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随后的宦祸党争又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

“进入晚唐,内乱频繁,泾原兵变,永贞内禅事件,牛李党争亦愈演愈烈,即便又有了会昌中兴和大中之治,依旧改变不了唐朝日落西山走向灭亡的趋势。黄巢之乱敲响了唐朝的丧钟,藩镇之争、朱温篡唐,最后一场后晋灭后唐之战结束了唐朝的历史。”

对比唐朝,张之洞等人分析大清目前的局势,他们发现大清的处境比晚唐时期好不了哪里去,全都忧心忡忡,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为国家操心也好,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也罢,都清楚清朝颓势早现,很是无能为力。

张之洞清楚刘沛不会无的放矢,心底里开始怀疑起兰芳此举的真实目的,兰芳这个时候介入进来是否想做石敬瑭第二?

这个念头一出,张之洞直冒冷汗,看向刘沛的目光变得越来越复杂,有怨恨,有期待,更多的是无助。他非常清楚兰芳的实力远不止自己所看到的那些,自己即便想阻止也将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刘部长,大清真的没救了?”张之洞问出这句话后心如刀割般难受。

从张之洞变幻不定的表情里,刘沛能猜测到张之洞在这短短十来分时间里的心路历程,也很理解。

刘沛心境坦然,用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