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钢铁
钢铁工业港口建厂模式,对于张之洞等人来说虽然陌生,但刘沛解释得也非常有道理。张之洞想要建钢铁厂目的很明确,就是满足两广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而发展两广工业。
课堂里一众当学生的两广官员,哪怕是再迂腐,他们也多少知道办洋务的好处,同时也知道钢铁工业在工业化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炼铁,历朝历代都是官控产业,任何一个王朝政府都严禁铁制品出境。后金作为游牧民族,在炼铁方面远远落后明朝,皇太极深谋远略,充分信任和支持晋商。
后金政权随着明朝内乱频发的机会野心膨胀,对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倚重晋商,大肆高价收购铁器、火药、火枪、粮食、食盐、军事情报,拉近与明朝军队的距离。
在明朝实行贸易禁绝的前提下,后金全部火药、八成粮食和超过六成金属,甚至包括京畿情报都是内晋商的。说晋商帮助清朝武装了一支武器精良的八旗部队也不为过,双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晋商的情报甚至细致到每个关口守将姓名、士兵数量和装备清单,为八旗入关奠定了基础。
所以,清军定鼎京城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大张旗鼓地设宴八大晋商,让晋商在清初时期有了“八大皇商”的称号,其中尤以范家范永斗最为显赫。所以说,明亡与晋商叛国投敌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此为戒,清朝对铁器的控制自然会严格,导致两百年来炼铁一事没有多少进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迫切想要炼铁,但他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对新生事物时刻抱有谨慎的心态。
煤铁海运自然便利,铁矿还好说一点,昌化石碌属于两广管辖,煤炭从兰芳进口,从运输距离上看比从北方海运南下要近得多,问题是兰芳毕竟不是大清,要是贸易中断了呢?那时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在北方寻找煤炭产地,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运力呢?
作为朝廷重臣,张之洞对钢铁厂这样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必须彻底控制在自己手中。
琢磨了不少问题,张之洞试探性的问刘沛“刘部长,香涛想知道你计划建立的钢铁厂年产规模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刘沛也没细想,就将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张之洞“据我们兰芳掌握的情报,工业革命初期,英国需要大规模生产熟铁的冶炼方法,1784年亨利·科特发明了反射炉可以大量生产熟铁,过鼓风在搅炼炉或火焰炉中炼一种可锻的钢,这种炼钢叫搅炼法。”
“香帅应该有些了解,欧洲就这么大,有了新的工业技术,德国肯定会引进,在世
纪初,德国就引进了搅炼法,在1811年,由阿弗瑞德·克虏伯在埃森建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家铸钢厂,从此开启德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序幕,随后,德国鲁尔区的炼钢厂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1850年德国钢铁工人13500多人,产量21万吨,1870年发展到钢铁工人20000人,产量140万吨。这个年产量和我们规划的年产量150万吨差不多,等到我们这个钢铁厂投产两年后可以达到150万吨规模,我们分析,到那个时候德国的钢铁年产量应该会达到500万吨,英国估计会有500万吨,美国大概会超过1000万吨,即便是北边的俄罗斯也会达到200万吨。”
这个数据一从刘沛的口中冒出来,在座的所有官员无不是心跳加速,全身直冒冷汗,太可怕了。虽然对国内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但他们知道这些年一直在进口钢铁。
有些数据,刘沛都不好意思告诉他们,大清1867年进口钢约8250吨,1885年进口钢约9万吨。大清自己炼钢零的突破还要到1895年,即便十年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