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赵郡李氏(3 / 4)

长安多丽人 废柴煮酒 2300 字 4个月前

王殿下有些来往。这一年来,世子胃口不好,殿下便来信要父亲在浙江道寻找擅做幼儿膳食之人。几番询问下,听刘司兵言道,贵府五娘子乃是灶君弟子,所做美食已在彭城地界小有名气,老少咸宜,这才登门造访。之前不是故意隐瞒身份,只因此行所办之事,不好招摇。”

刘家父子三人的表情都更严肃了些。

此人姓李,年纪虽小却气度不凡,家中与广陵王殿下相交甚密,否则广陵王也不会将世子胃口不好这类私事相告知。人家自称有些来往,不过是自谦罢了。听他言语不似皇室宗亲,那就只剩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两家了。

‘长史?很大的官么?为何阿耶表情看起来如此严肃?就连大兄和二兄也是。’刘绰心道。

昨日散席的时候,刘主簿也不是没拉住自己的二十一弟询问过李二的身份。当时刘二十一道,“这事儿还是由人家亲自说出来比较好,总之不是坏事。”

他父亲从前在长安,后来才去的浙江道。李吉甫?

刘主簿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贞元初年他去长安应考,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当时他跟着其他举子去一个诗会赴宴,曾在席上见过一位姿态潇洒,容貌英俊的男子,很想结交,身旁的人提醒他,那人出身赵郡李氏,以门荫入仕,二十七岁便担任太常博士了。

“贤侄,敢问令尊可是字弘宪?贞元初年在长安任太常博士?”刘主簿忍不住站起身问。

李二虽有些诧异,面上却未表露出来:“正是!刘主簿认识家父?”

刘主簿有些激动道:“原来是故人之子!算不得认识,不过有一面之缘。贞元初年,我去长安应考,在一次诗会上见过令尊。令尊品貌不凡又与我年纪相当,所以记得。一别多年,想不到竟以这样的方式得见弘宪兄的公子,真是世事难料。不知令尊,何时到的明州?”

出身赵郡李氏,却被外放到了明州,一看就是被贬官了。换作他人是不会有此一问的,可刘主簿是个老实又直接的人。

李二也并不觉得冒犯,态度更是亲近了不少,“家父是三年前离开长安赴明州上任的。这次出发前,家父也跟小侄提过,当年在长安认识一位彭城刘氏的举子,家中排行十九。只是不曾想,竟是叔父您。”

刘主簿显然有些意外,不知面前的孩子是客气的随口胡诌还是李吉甫真的还记得他。

不过,听此回应,总归是高兴的。

当年,他们一个是应试的举子,一个已经在朝为官,且对方出身显赫,故并未互通姓名。不过是恰巧同年,饮了几杯酒,说过几句话。他知道李吉甫的字,还是听旁人如此喊他才知道的。

继续阅读

刘主簿认识李二的爹,这是刘绰万万没有想到的。

原来她阿耶当年还进长安城,应过试,赴过宴。

刘主簿知道李二是故人之子后,是打心眼里觉得亲近的。

当下便又将李二好好打量了一番,越看他的相貌,越是觉得赞叹。

“贤侄真是生的好相貌,颇有乃父之风。”

他的绰绰年纪虽小,却的确有眼光。这孩子长大了也必定是仪表堂堂,扎眼的很。不过,想想这孩子的家世,又觉得有些可惜。既然人家是赵郡李氏的,那他们刘家还是高攀不起的。

刘谦眼珠子乌溜溜转了转,热情道:“阿耶,这可真是缘分啊。瞧您欢喜的,光知道拉着二郎感慨,咱们还是坐下说话吧!”

刘主簿这才反应过来,让着李二坐下,他自己也坐下了。

大家都不像此前那么拘谨了。

李二道:“刘叔父,小侄有个不情之请。能否不要将小侄的出身来历透露出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刘主簿道:“这是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