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冠冕堂皇的理由(2 / 3)

长安多丽人 废柴煮酒 1720 字 4个月前

抬手,“为父记得你说过,上回在刺史府,是李家那个六郎提的借刀杀人?”

裴九想了想,正色道:“是他,阿耶,你是说?”

裴弘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看来李家府上也有上回的漏网之鱼!出了这样的事,郭家、杜家、柳家想必也已然听到了风声,刘绰手上的东西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咱们不妨静观其变,坐收渔利。”

裴九连连点头,“还是阿耶高明!”

节度使府中,张敬则也对听到的东西大感意外,“ 她还真的办到了?”

夜幕降临,凤翔府的街道上渐渐安静下来,但驿馆中的灯火却依旧明亮。刘绰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支笔,正在仔细地书写着什么。

绿柳进门禀报道:“娘子,郭府适才派人送来了贴子,邀您明日到醉仙楼一叙!”

“郭府?”刘绰搁下笔,将帖子放在一旁,“你先退下吧,此事我自有主张。”

绿柳应声退出房间。

刘绰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夜色。她知道,这顿饭局恐怕并不简单。郭府在此时邀约,究竟意欲何为?其余几家又会如何入局?

一旁的胡缨提醒道:“娘子,此时邀您赴宴怕是别有用心!”

“这位郭郎君终于坐不住了么?”刘绰嘴角微扬,“无妨,我倒要看看他们要玩什么花样。”

次日,刘绰如约来到醉仙楼。护卫们一路都很紧张,却什么都没发生。

郭府的马车早已停在门口,郭家家主郭凌岳亲自在门口迎接。

“郭翁!”

“刘员外!”

两人寒暄一番后,进入包厢。

落座后,郭凌岳开门见山道:“刘员外,此次邀您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关于粮食的去向,不知您可曾听闻过安西军?”

刘绰微笑着看着他,心想果然如此。

“这些年,吐蕃人断了长安与西域的通路,安西军孤悬在外,粮草不济,朝廷可以忘了他们。可我们郭家人忘不了!”

刘绰知道,如今镇守安西的将领是郭昕。他是郭子仪的侄子,建中二年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至今仍率领安西铁军在坚守西域,抵御吐蕃的进攻。

刘绰直言道:“刘某不解,若真要暗中资助安西铁军,派死士捎送银钱过去岂不更方便些?从凤祥千里迢迢运粮过去,难免惹人注目,似乎有些说不通啊!”

郭凌岳叹了口气,“不瞒刘员外,安西军如今困守孤城,不仅粮草匮乏,军械、马匹亦不足。而朝廷这些年对西北的掌控力越来越弱,西域盗匪横行,运往安西的物资要么途中遇劫,要么被吐蕃人直接扣下,最后能送到安西将士手中的寥寥无几。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如今这条通路,那是些常年往返西域的回纥商队。吐蕃多次对回纥施压,若非有咸安公主下嫁,他们也不愿意冒险相帮。只是·····”

刘绰沉默片刻,接着郭家主的话道:“只是若要让他们夹带东西到西域,所需不菲。这样的年月,粮食是比银钱还要有用的硬通货,所以你们才想到利用义仓的粮食?”

郭凌岳点了点头,“刘员外,安西军不能垮。只要安西军在,我大唐在西域的门户便在!若不是迫不得已,老夫也不愿出此下策……唉!”

刘绰深吸一口气,“郭翁,安西军确实值得敬佩,但你们这样做,置关中百姓于何地?义仓本就是为了救济灾民而设,不是谁家的私产!难道为了安西铁军,就可以牺牲关中百姓?这是什么道理?”

郭凌岳道:“刘员外此言差矣,义仓中本就主要是关中大户所捐粮食啊。 ”

刘绰失笑,“笑话。功德碑上的美名你们要了,却又要把捐出来的粮食要回去?说得冠冕堂皇,若是你们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