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人心。”
特派人员的声音铿锵有力:“纵观邵维鼎经手的所有商业案例,无不遵循着一条规则。”
“什么规则?”
一群人都下意识的围了上来,只有那名鹰钩鼻,看着墙壁上挂满了的“商业案例”,认真扫视着。
“你是说.......”鹰钩鼻盯着墙上,缓缓道:“他喜欢冒险?”
冒险押注原油,结果石油危机真的来了。
冒险收购于石英危机下的机械表,结果被他化腐朽为神奇,造出了一个庞大的钟表帝国。
冒险做空佳宁集团,结果几倍于邵维鼎资产的佳宁集团崩溃如山倒。
邵维鼎本人也笑到了最后。
之后屈臣氏的扩张,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一次冒险,是对于原有市场的挑战。
“不止是冒险。”特派人员缓缓说道:“这个邵维鼎在别人贪婪时谨慎,在别人谨慎时却又无比的贪婪,总是在剑走偏锋,在刀尖上跳舞。”
“可就是如此,他的每一次投资,每一次创业,都毫无败绩。”
鹰钩鼻都有些震惊了,看透人心,毫无败绩,这太夸张了。
“这怎么可能?”
“这就是事实,先生。”特派人员沉声道:“他做的每一次选择都获得了成功。”
“他似乎有一双洞察人心的眼睛,总是能恰当的时机,给予身边人最急切需要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如此。”
“查克菲尼、罗伯特米勒、方协文、袁天帆、宋毅这些人,才聚拢到了他的身边。”
“瑞仕银行才可能为他妥协,哥伦比亚唱片也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还有那个购物节,他正是洞察了人心,让尽可能多的人从中获得收益,这才可能举办成功。”
“至于上个月闹得轰轰烈烈的港岛事件,那一百万人出来为他站台,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提到这件事,档案室瞬间静了下来。
这个事件,在全球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将英国都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经过调查,这件事虽然看似和邵维鼎没有关系。
因为那个时候他本人正在内地。
可实际上,那么多人肯出来,归根结底,就是一条。
邵维鼎的利益,就代表着他们的利益。
邵维鼎竟然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将这些人与自己给绑定了起来。
这种手段,怎么看怎么熟悉。
“你们说,他和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联系的?为什么他的产业,能与中国的大国企模式那么相像?”
有一个人提出了疑问。
中国,改革开放不过两三年的时间。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那是一个禁忌。
能让美国、印度、英国、日本等一众国家吃瘪的国家可太少了。
“处长,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突然有一个人打破了平静道:“你们看这个邵维鼎是从1978年开始有的变化,此前一直在攻读世界史。”
“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也就是在1978年,那一年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出国进行考察,其中我们英国就是目标之一。”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邵维鼎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内地的某些人接触到了,思想上发生了一些改变,然后才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或者说,邵维鼎从来就不是他一个人。”
“而是.......整个中国。”
很快一个背后有一整个国家智囊团进行着支撑的邵维鼎形象,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他狂傲,有野心,极具侵略性和进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