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版本:价值观的碰撞与坚守(1 / 2)

楚明皇 极目汉山川 1393 字 3个月前

在创作团队满心期待地将《楚明皇》3.0版本大纲提交给投资人助理之后,本以为能够朝着新的方向顺利推进项目,然而,新的消息却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打破了平静。消息传来,投资人秉持的是欧洲中心论,而在现有的小说框架中,汉的兴起催生了基督教,唐的兴起催生了十字军东征,蒙古的兴起催生了新航路的开辟,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欧美国家的价值观,这无疑给创作团队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导演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欧洲中心论一直是欧美文化中的一种强势观点,他们习惯将世界历史的发展围绕欧洲展开,把欧洲视为世界文明的核心推动者。我们的观点与之相悖,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编剧气愤地说道:“但我们的观点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啊。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唐代中国的繁荣带动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发展,随着唐帝国的崩溃,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变化才促使欧洲发动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更是直接打通了欧洲与东方的联系,蒙古帝国分裂后,这种联系的阻断才推动欧洲去开辟新航路。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联系,怎么能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就被否定呢?”

历史顾问叹了口气说:“我们都知道这是事实,但要让投资人接受,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折中的办法。既不能完全违背历史,又要尽量照顾到他们的欧洲中心论观念。”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创作团队决定重新调整剧情结构,以一种更加巧妙的方式来处理这个矛盾。

他们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格局入手,构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场景。在欧洲的一个港口城市,商人们忙碌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这里有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和香料,这些精美的商品让欧洲人为之倾倒。而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传教士们正在准备前往东方传播基督教。

画面一转,回到中国的明朝时期。明朝的舰队在郑和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航行在印度洋上。郑和的船队带着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品,与沿途各国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中国当时强大的海上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然而,欧洲的商人们和传教士们在面对东方的繁荣时,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东方进行更多的贸易,获取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他们的欧洲中心论思想又让他们难以接受东方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为了体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创作团队设计了一些欧洲学者和贵族的角色。这些人在面对东方文化时,虽然内心受到冲击,但仍然坚持认为欧洲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他们开始编造各种理论来解释东方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试图将其纳入欧洲中心论的框架之下。

例如,一位欧洲学者在研究基督教起源时,故意忽略汉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而是强调欧洲内部的因素。他在学术着作中写道:“基督教的诞生是欧洲人精神追求的必然结果,与东方的贸易往来只是一种外部的刺激,并非根本原因。”

同样,在讲述十字军东征时,一些欧洲贵族将其描述为纯粹的宗教圣战,是为了扞卫欧洲的基督教信仰,而淡化了唐朝兴衰对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间接引发了欧洲的军事行动。

对于新航路开辟与蒙古帝国的关系,欧洲的历史学家们也进行了歪曲。他们宣称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人勇敢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为了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路线,以传播基督教和欧洲文明,而忽视了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对欧洲经济、文化和地理认知的巨大改变。

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让这种歪曲成为唯一的声音。他们通过一些具有开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