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崇祯不说话,陈必谦站了出来。
崇祯没有立刻说话,沉吟片刻后才问:“你们工部有建奴重步兵的甲胄吗?”
“有,臣这就安排人取来。”
陈必谦吩咐人从后面的库房将甲胄拿出,递到崇祯面前,并说道:“这是我朝十一年在辽西缴获的战甲,被送到工部用来研究。”
崇祯看着面前的铁甲,眉头紧锁。
这副甲胄由两套甲组成。
一套棉甲,一套铁甲。
棉甲就是明军常用的棉甲,上面镶嵌了许多铜钉。
另一套是重甲,与宋代的步人甲非常相似。
甲胄上遍布弹丸和箭矢的痕迹,显然工部没少用他做研究。
这套重甲制作非常精良,虽然时间过了这么久,但生锈的地方却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地方还反射出蓝光,显然做过防锈处理。
他轻轻弯折上面的甲片,眉宇间的褶皱更深了。
是钢!
钢在那个时代制造成本非常高,碳含量高了是生铁,碳含量低了是熟铁,只有含碳量在0.02-2.11%的铁才能称之为钢。
重甲覆盖面非常大,头上有头盔,上半身是胸甲,下半身是裙甲,腿部有挡板,脖子,腋下,面部均有防护。
如果穿上这身盔甲,再拿上武器。别说明军了,就是他这个穿越者看了也头皮发麻。
崇祯将重甲放在桌子上,抬头问道:“诸位研究了六年,有什么结果吗?”
陈必谦毕恭毕敬的回答:“回陛下,目前能穿破这套甲胄的只有三种火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种鲁密铳,第二种是佛朗机,第三种是火炮。我军装备最多的鸟铳虽然能打穿重甲,但敌人在棉甲的保护下亦能做到无伤。”
崇祯想了想,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鲁密铳是赵士桢改进的一种火绳枪,原型是土耳其鲁密国所进贡的火绳枪。
《武备志》中记载: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果不其然,陈必谦补充道:“鲁密铳能射百步(明代一步约1.5米),据臣等实测,在五十步外能大伤披甲之人!”
不对啊...
崇祯反问:“朕记得万历三十年以后我军就装备了不少鲁密铳,而且大部分都配发给了辽东军,为何鲜有战绩?”
陈必谦脸色瞬间惨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脸色严肃:“万历年间的事,你到现在还不敢说吗?”
陈必谦慌乱之中双膝一软,跪在地上;“臣说,这就说。”
“当时鲁密铳仿制成功后交由工部制作,第一批鲁密铳质量非常好。随着工部官员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导致后面鲁密铳质量不合格,使用时经常炸膛,边军就不愿意使用了。”
“再往后,朝廷将制作火器的权利交给边军,他们要么铸造技术不行,要么将领贪墨,制造的鲁密铳甚至不如工部的好,所以鲁密铳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战绩。”
崇祯寒着脸思考片刻后,重重的哼了一声。
几十年前那些人死的死,埋的埋。
如果想追究责任只能挖坟了。
当务之急是制造合适的火器,追究那些反而会浪费人力物力。
既然有三种火器能穿破建奴重甲,理论上同时制作才好。
但以工部目前的制作速度,不现实。
火炮和佛朗机铳暂时也不考虑,这玩意的杀伤力虽然足够,但弊病十分明显:重。
炮兵需用马车、牛车牵引才能转移战场。
在平原地带,一旦与步兵军阵分开,这些炮兵将会成为建奴骑兵的活靶子。
“朕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