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决定直接说出事实,“老师,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是……”
荀子眉峰轻皱,预感将面临的可能是更为震撼的事物。
他满是疑惑,但温和询问:“但说无妨。”
苏辰尴尬地抓了抓头皮,然后开门见山:“实话实说,我已在这节课结束之时,把整本书读了一遍,并且烂熟于心。”
“我觉得这样的授课方式太浪费时间。”说到最后,他有些底气不足,声量变小了。
荀子的好意与关爱在苏辰心中萦绕。
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些许内疚:“他或许是出于好意,给我额外讲解。
但我也担心,这是否会让他有过多惊讶的反应。”
“真的?”
正如苏辰所说,他的回答立刻让荀子震惊万分!
荀子凝视着苏辰,难以置信地再次确认:“你说过,你已经完整读完了那本书,并且能全文背诵?”
“这可能吗?”
荀子瞪大了眼睛,密切关注苏辰的表情,企图通过他来辨别事实真假。
毕竟,对荀子而言,这样的信息太过于惊人!
要知道,尽管那本书不是《孟子》的所有内容,仅选取其中的部分章节。
即使是普通人,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通览一本书也已非常不易;然而苏辰竟然能做到倒背如流,这让荀子很难相信。
继续阅读
显然,苏辰的话语让荀子感到不可接受。
仿佛预料到了荀子的反应,苏辰点头提议:“如果老师仍不信,我们可以试试,让我任意指出书中某一句话所在的具体页面和行数。”
望着苏辰一副坚定和确信的样子,荀子完全陷入了困惑中!
这时,看到苏辰满腔信心,荀子顿时感到茫然。
他的内心疑惑:“这家伙真的能把整本书都读完、记住?”
然而,荀子还是试图理智看待这个问题,立刻摇头:“不可能……但或许他真的有某种特殊的技能。”
苏辰曾能在一岁时学习并掌握所有诸侯国的文字,已是空前的纪录。
如今又说自己一个课程时间便看完整篇儒家经典,这简直是超出了常理的认知!
接着,不愿认输的荀子提出一道题:“齐宣王于雪宫见孟子。
孟子答道:‘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因此而快乐;为百姓忧虑,则百姓也会同样忧患。
忧天下,乐天下,未能王者,未之有也’。”
苏辰听完没有停留,马上自信地回答:“这句话来自第10页第8行。”他解释道,“这是说要以民众的幸福为个人目标,与百姓共同悲喜,这样的王道才能够赢得天下人心。”
面对这些,荀子更加惊讶,不止是找出出处,还有对其深刻理解和诠释。
接着他又发问:“尊敬我家老,同样尊重他人家老;爱护自家幼童,也爱其他人儿。
天下犹如在手中旋转。”这次苏辰的回答依旧迅疾:“第八页第五行。”他的解释深化了孔子的仁爱理念:“只有以仁爱心去包容所有人,天下秩序才能得保。”
每一次的回答都顺利而轻松,令荀子不得不开始怀疑起苏辰是否有着过目不忘,一次看一页,仿佛瞬间阅读整本书的奇特能力。
每当他听见苏辰的答案,总忍不住吸一口冷气,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
否则,实在难以解释苏辰为何能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就把这本书倒背如流了。
当然,荀子并不怀疑苏辰之前是否曾经读过这本书,毕竟即便预习过了,也达不到如此惊人程度。
这也说明了苏辰的天资之恐怖,超越了他所能理解或设想的极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