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南下(2 / 3)

春日迟 飞鸟与鱼 2650 字 5个月前

清楚,这莲子羹必不是她亲手做的,她做出来的东西连猫儿都不吃。

宋运嘴角微勾,到底还是搁下紫毫,净了手便端起碗来坐下,道“别哄为父,你当为父不知道你是想去儋州寻人”他望了心虚的锦秋一眼,舀了一勺莲子羹,道“儋州的知州是当年的探花郎,在翰林院待过两年,算是为父半个门生,前几日已去信一封让他帮着寻人,这事儿你不必插手,安心在府里等消息便是。”

“爹爹,你这可误会了我”锦秋一本正经地望着他,“儋州那地方我人生地不熟的怎么敢去,我不过是怕舅母因表哥的事儿伤心,所以去劝慰劝慰她,爹爹若是怕我出事,便找几个人陪我去。”

“不行,”宋运连连摆手。

“爹爹”锦秋竟撒起娇来。

在锦秋软硬兼施之下,宋运抵不住,终究允了她,千叮万嘱了许久,并让两个护院护送过去。

于是两日后锦秋便租了船南下。

仍是当初送赵臻南下的渡口,烟波浩渺,一片茫茫,江面上忽起了风,一江春水吹皱,往来船只如被风吹落在水中的枯叶,随风而荡。

锦秋和红螺以及两个短袄长裤的护院上了船。这是一艘小舟,除了她们四个便只有一个船夫,那船夫并不多话,只是站在船头默默划桨。

湿润的江风扑了满怀,立在船头的锦秋望着辽阔天地,禁不住伸出手来,风在指间流动,温柔得像母亲轻抚她的手掌。

“小姐,”红螺托着件白狐披风过来,埋怨似的“您怎么不进去船舱里,这儿风多大呀,若是在船上病了,可连个大夫都寻不到呢”一面说一面为她披上披风。

锦秋这才拉了拉披风,随她走进船舱里去,“你说表哥常年在水上,若是病了,又该怎么着”

“那只能挺着,而后再靠岸寻大夫治病了。”

锦秋听得心里闷闷的。

十日后,周劭已坐在了儋州的官衙内,冷眼瞧着下首那两排官员七嘴八舌地争论。

“王爷,”一个面宽耳肥的石青色官服的男子站出来,朝周劭拱手道“想必方才王爷过来时便瞧见了,这街头巷尾连个乞丐都没有,更何来灾民既无灾民,孙大人说要大开府库赈灾,岂不是无稽之么”

“你这布政使当得好没良心,”另一个面相周正的男子袍子一撩,粗黑的眉毛倒竖,睨了那男子一眼,喊道“王年贵,去岁黄河水患,粮田淹了大办,半分收成也无,你去沿河两岸的几个村子看看,你敢说没有灾民”

“去岁已经开仓赈灾,如今已经没有余粮了”

“朝廷年终不是才拨了十万石粮食过来么,都被你王年贵吃了”

官衙内乱成一锅粥,愈来愈多官员站起身,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互相推诿。周劭心里明白,这帮人不吵够了,做起实事儿来就会给对方下绊子,那时才真的坏事,所以他若无其事地斟了杯茶,悠哉悠哉地喝

因泥沙淤积,河床不算抬高,黄河大水愈加频繁,儋州沿边十多个村子去年种的水稻淹了大半,老百姓苦不堪言。

潮水褪去,泥沙却沉在了田地里,这样的地更适合种棉花,于是巡抚上折子提议儋州改种棉花,圣上允了。

可百姓们种了多年水稻,突然改种棉花,心有犹豫,又因去岁遭灾,余粮不足,一个个饥肠辘辘就更不愿种了。

所以儋州知州又下令不得再设粥棚,百姓若要赈灾的粮食,就必须种棉花,于是两边就杠上了。

周劭一掌拍在桌案上,连红木案上茶碗都颠了一颠,衙内突然鸦雀无声,一个个的都垂着脑袋坐回了各自的位子。

“可吵够了”周劭站起身,扫视了众人一眼,屈指疾叩案面,道“吵够了就拿出个对策来,再耗下去天都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