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杆子手、一斗谷、宋江、一条龙、李振海等百余只,大部分后来与袁老山合营,听从袁老山的调遣。
总之流寇的总体数量和规模大增,主要是流动作战,居无定所,使明军疲于应付;
另外为了应对不断骚扰的内、外流寇以及路过的官军的侵扰,河南本地的土豪,构建了各种坞堡,正式取得了河南的地方大权,无论朝廷是否承认,河南大部分地方已经不再只直接听从省府的领导了。
比较大的坞堡势力有李际遇(原本贫民,后起义成大豪)、刘洪起、刘匾头、张长腿、申定、任辰、蓝二、李好、张扬、王彦宾、房文禹、程肖羽、丁如浣、沈万登、刘铉、金高、刘心乾、刘保儿、张白虎、杨四、张孟习、张鼎、周家礼、宁珍、王文焕、徐显怀、戚念梧等百余家,各有将士、壮丁、乡勇、家丁从几千到数万不等,这些人主打的都是“保境安民”的旗号,实际上除了极个别的真的是爱护百姓外,比如柘城刘心乾。其余大部分都把控制的地方当做了自己的地盘,在各自的地盘里作威作福,欺压老百姓,实际上成为了一个个大小军阀,一个个的土皇帝。
这帮土皇帝名义上还是接受明廷的统治,实际上反对一切外来的武装势力进入,时而与大股流寇合流,时而散落回乡,给大明官军的平叛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就连在之前投靠左良玉的流寇马士秀、杜应金、刘喜才等人,率领所部人马在河南许州再度叛乱,后被射塌天李万庆平定,并且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部下。而李万庆自己再度投靠了左良玉,偶尔还会接受左良玉的作战调遣,但是左良玉管不了李万庆大军的内部事务。
河南地面的混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普通人听上去都会感觉一头的雾水,更别说能够想出办法,去平定河南的叛乱了。
可以说流寇兴起于陕西,但是势力大张于河南。
“这能怪河南吗?中州之地,为四战之地,不管哪个地方的流寇,最后都要到河南;朝廷方面也不懂得体恤百姓,河南每年需要上交的田税赋税数额竟然是南方浙江的7倍。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铤而走险。乱世之中,谁又能例外呢?”
张鹿安揉揉自己的脑袋,想让大脑稍微清晰一点,口中不住地感叹道。
(本章完)
明末之白衣天子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