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桐学堂已经放假,翻了年正月十六开学。
黎语到的时候,学堂的学生走了大半,只有少数学子还在学习。
黎语一眼找到了韩铮,他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他旁边是秦家少爷秦思然,埋头写着什么。
沈先生在课室另一边指导学子的功课,看到黎语,点点头,示意稍等。
过了会儿,沈先生走出来,请黎语到僻静处说话。按说该去休息室,但黎语是个女子,两人单独共处一室不合适,便选了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
“新年将至,在此先祝先生新年快乐。”黎语拱手。
沈先生回了个礼,接着说起正事。
“明年对韩铮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二月县试,四月府试,若是顺利,四月他还能参加一场院试,届时若正常通过,他便是秀才了。你作为家人,可督促着他,尤其是过年期间,不可过分懈怠。”
他这般记挂着韩铮的学业,黎语自然应下。
大禹朝的科举制度跟她在现代学到的明清科举制度一样,学子通过县试和府试成为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进士。最后是殿试,殿试的前三名便是大家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黎语不求韩铮走到最后一步,他只要努力过,结果如何她都接受。
怕打扰沈先生,黎语没多问其他的事,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喊着韩铮一起离去。
临走前,沈先生却突然叫住他们。
黎语回头。
沈先生面露迟疑,半晌,摇摇头,“无事,你们先回去吧。”
韩铮跟黎语对视一眼,行了个师生礼离开。
沈先生看着二人的背影,心想还是不说县试第一名可免去府试和院试、直接获得秀才名号的事了,虽然他觉得以韩铮的水平,有可能成为明年的县试案首,但考场上变故多,不到成绩下来谁也说不准。他若现在说了,给韩铮和黎语带去不必要的期望就不好了。
*
韩铮放假,黎语彻底没有了外事干扰。
隔天上午,三人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下午韩铮写春联,韩小梅烧火,她炸肉。
黎语准备炸小酥肉、鸡肉、素丸子、鱼和油条。
难得弄这么多,小院周围五十米内肉香弥漫。
有那馋嘴的孩子闻到,趴在小院门口往里面看,黎语看见,捡了些炸鸡肉放碗里,让韩小梅拿出去给他们分。
过年了,除了那些实在抠门的,村里人一般都会给这些孩子东西吃,增增喜气。
*
接下来的两日,黎语在忙碌中度过,贴春联,煮肉,蒸馒头,家里的柴差点不够,二十九下午不得不找韩生买了两捆。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按照黄梅镇的习俗,三十早上要祭拜祖先。
天刚蒙蒙亮,黎语便起来了,找出新买的竹篮,把苹果、酒、肉、鞭炮、香、香炉和一大把纸钱放进去,接着喊韩小梅韩铮起床去祭拜。
韩家的祖坟在山上,黎语三人拜了拜祖先,接着给韩母、韩父和韩修文烧纸。
把苹果和肉摆出来,她跪在一侧烧纸,韩铮和韩小梅磕头。
到底是孩子,韩铮与韩小梅刚跪到地上,眼泪就流了下来。
他们亲缘浅,小小年纪便没了爹娘,虽然有哥哥,但是大哥娶了媳妇后就变了,二哥虽然好,却是个命短的。即使平常不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也会思念这些故去的人。
黎语没阻止他们,等他们哭够了才喊着他们起来,然后把苹果、酒、肉收回到篮子里,起身下山。
中午,三人随便吃了一顿,下午休息过后开始准备今天最重要的晚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