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突遇倭寇(1 / 2)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十日,辽王在海参崴没待几天,就等到了易信从黑龙江口南下的船队,终于结束了对三江流域的考察。

易信派出的南下船队并不多,由两艘货船和两艘桨帆战舰组成,由一个叫徐勇的营长带领。

两艘货船排水量有三百多吨,看起来高大威风。但是上面拉着这次从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贸易而来的各种珍贵土特产,以及郭镛手下的一些商号伙计,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

两艘桨帆战舰排水量不到两百吨,船上的士兵、水手加起来不过百人。

由于辽东军火前两年要集中保障辽王和靖江王征战西域,即使是辽海水师主力舰船的火炮也只装备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远在松花江的易信水师根本没有得到一门火炮,主战装备还是准备用于近战接敌用的长枪、弓弩和火罐之类。

但是,在辽王巡视松花江时,广宁右护卫的周兴为了确保辽王的安全,震慑周边部落,还是将广宁右护卫刚刚领到的迫击炮又分了几门装备到易兴的水师船队上。徐勇带领的两条战舰上刚好都配备了一门迫击炮。这两门迫击炮也就成为南下船队最大的倚仗。

早在从海参崴南下出发时,辽王对途中可能遇到的倭寇袭击情形也有所准备,对两艘货船和两艘战舰进行了简单的编组。毕竟朝鲜沿海也是倭寇活动频繁的区域。

他给两艘桨帆战舰分别取名“伯力号”和“富锦号”,营长徐勇带领“富锦号”在前,自己指挥“伯力号”作为旗舰在后,保护两条货船南下。

辽王身边的四十名警卫和沿途招募的五十多名赫哲、女真勇士也被分散到各船上一些,加强了近战防守力量。

即使如此,他也不敢保证这支小型船队能在大海上能够对抗随时可能遇到的倭寇船队。

所以,他让船队南下时,一直贴着朝鲜海岸线航行,尽量避免遇到倭寇。

八月二十五日,在北方季风的加持下,辽王等人一路顺风顺水南下,抵达朝鲜半岛东端的巨济岛。

船队正准备入港补充一些淡水和食物时,却发现数十条大大小小的朝鲜战船从东面海域狼狈返回,连绵数里,如同受到狼群攻击的羊群,急吼吼地入港,惊恐万状。

辽王和手下的将士见状,心里都有了不好的预感。

不一会,朝鲜战船后面又跟来了两队倭船,同样连绵数里,阵型却更为整齐,像是正在攻击羊群的狼群。

徐勇建议辽王,不要与倭寇纠缠,利用木桨帆船的速度和火力优势迅速南下,赶回辽东。

也有人建议辽王迅速进港,暂避风头。

辽王没有同意这些建议,而是下令明军船只抛锚,高悬大明“明”字旗帜,亮明身份,泊在港口外面,静观其变。

辽王告诉手下,此时如果急于进港,很容易会被朝鲜的溃败船只冲撞甚至被当成倭船误伤。

如果强行突围,两艘桨帆战舰倒是轻而易举,可是那两艘拉着价值十余万两银子的名贵土特产的货船很可能会被倭船俘获。

辽王纠结的是,这场冲突看起来规模很大,却又让人莫名其妙,连自己这个主管朝鲜外交事务的大明亲王都不清楚。

他决定,先不介入这场莫名其妙的冲突之中,只是指挥编队改变了阵型,伯力号和富锦号前出一里,一左一右把两艘货船保护在中间。辽王则站在旗舰“伯力号”上继续远远观望。

尽管如此,明军战舰这个防御阵型的调整还是迅速引起了倭船的注意。他们立马分出二十余条战船扑了上来。

辽王所在的伯力舰因为高悬“明”字旗,又守在防御阵型的最外侧,首当其冲,成为倭船集中攻击的对象。

虽是第一次指挥海战,辽王倒也不惊慌,让舰上的七、八十人沉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