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力挽狂澜(2 / 4)

见端允王气急败坏,林箭澜装作不解的道:“端允王这是何意?难不成本相理解错了?”

错了!错了!大错特错了!端允王刚想咆哮出口,只听林箭澜再次截断他的话:“既然不是端允王自愿慷慨解囊的,那就是余都司向您借的了?”

不给端允王开口的机会,林箭澜又道:“如此,本相现在就去宫门口,跟那些对端允王感恩戴德的连塘关百姓解释清楚。大仁大义的是余都司,而非端允王。相反,端允王还趁火打劫,逼迫余都司要将银粮双倍奉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你你你!你含血喷人!明明就是余楠自个儿答应的,我根本就没有逼迫他!”

端允王确实没有逼迫余楠,但是在那种关头,端允王开出任何条件,余楠都非应允不可。否则,连塘关的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端允王,你当大伙都是傻子啊!那么多银粮,就是本相也不敢轻易许诺双倍奉还,更何况余楠只是个小小的四品都司,不是被逼到绝境,他怎么可能应允?”林箭澜嗤笑扬声道。

“你……”端允王气得说不出话,林箭澜的话,无非是在逼他!逼他承认这些银粮是他自愿慷慨解囊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他认了,别说讨回双倍的银粮,恐怕就是本钱也拿不回来了,而且余楠也会无罪释放!既然是他自愿出资的,那何来借钱一说?余楠的罪名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如果他不承认,依然义无反顾的一口咬死余楠,那林箭澜就会派人到宫门口向那些“感激他慷慨解囊”的连塘关百姓告知原委,说他不仅冷眼旁观,还趁火打劫,是个不折不扣的卑鄙小人。

连塘关的百姓还在其次,等回到连塘关,山高皇帝远,他还是老大,没人敢乱嚼舌根。

可关键这里是京都,宫门口此时必定围观众多,如果林箭澜派人“告知”连塘关百姓原委,那些围观的京都百姓不也听个一清二楚?到时不仅他无法在京都立足,就连田氏,恐怕也会因此声名大跌!

林箭澜是在逼他!这个卑鄙小人!他记住了!

“端允王,您倒是给个说法啊!这些银粮,您是趁火打劫借出去的,还是大仁大义的自愿救济的?说一声,本相也好依据判决啊。”林箭澜从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也说过,对付非常人,自然要用非常法。所以,不管是刁钻古怪的办法,还是光明正大的办法,能达到目的的,就是好办法!

妈的!依据判决?他有依据吗?他现在是在明目张胆的胁迫啊!

趁火打劫还是大仁大义,都在端允王一念之间。可是……那笔巨资就换来了子虚乌有的“大仁大义”四个字,怎么说都是他吃亏吧?况且,就这样放过余楠,他怎么甘心?

为何说“大仁大义”这四个字是子虚乌有的呢?因为这只对京都不知情的百姓有用,连塘关的百姓根本就是知道原委的,现在在宫门口说什么感激他的大恩大德,全部都是屁话,只是在变着法子救余楠罢了!

他敢肯定,此事和林箭澜绝对脱不了干系,定是他怂恿那群刁民这么做的!

位于玉阶之上的皇帝冷眼旁观,任由林箭澜对端允王步步紧逼,也不开口。

众臣看在眼里,各个都心照不宣。皇上都做壁上观了,他们何必自找没趣呢?

端允王无限挣扎,权衡着该怎么做。他可不会指望皇帝会开口帮他说话,田氏一族的官员也暗自焦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闭口不言。

别说帮端允王讨回这笔巨资了,相反,他们现在非常也不希望端允王再钻牛角尖的连累他们。银粮是端允王的,名声可是他们自己的!

端允王心里极度的后悔懊恼,早知道林箭澜会拿那群刁民做文章,当时来京都之前,就该把他们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