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唐中断,武周降临(2 / 3)

择大规模迁民屯田。

以逐渐改变羁縻地区和附属国的主体民族结构,让附属国的兵权和政治渐渐转移到大唐朝廷的手中,实现更彻底的融合与掌控。

这种制度下,虽然以较为和平的方式迅速扩张领土,安定边疆和臣民。

但因为羁縻地区和属国拥有极大的自治权,政治和军事较大比重掌握在相应地区本地民族手中。

所以中原王朝一旦出现剧烈动荡,这些属国便有可能迅速脱离中原王朝自立,辽阔的边境疆域也就会迅速分裂。

反观中原王朝由汉人占据绝对主体的核心区域,即便历经王朝更迭时,也能迅速实现统一。

当然对于此时仍然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唐,想要改变羁縻政策,实现众多附属国的完全控制,就人口而言必定是心有余力而不足的。

但这种策略仍有必要被考虑成为国策,在未来持续的发展中稳步推行,实现辽阔边疆像核心区域一样逐渐转变。】

对于屯田迁民,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叹息道:

“如此基本国策,历朝历代所有贤君应该都清楚推行此策略是必要的。

西汉此前人口就多达五千万之众,那时的迁民更多是对内部本就辽阔的疆域实行开发,以做到更稳固的统治。

诸如江南、西南、北部边境,有足够余力时对西域也进行过屯田迁民。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到了王朝后期,内部总是因为权力斗争和吏治腐败,导致人口还未来得及有更多提升去进行迁民,就爆发乱世,王朝更迭。

如今有了上苍告知更优秀,弊端更少的制度,或许今后我大汉能延续更长时间,使得有较大余力和更稳定的统治,真正实现大规模迁民,进行永久地领土扩张。

要是上苍能告知我等后世的枪械、大炮、高产作物等重器的炼制方法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同之世,一定能在我大汉的手中实现。”

……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成为皇太后。

但武则天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先是立太子李显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

李显即位后,试图摆脱武则天的控制,结果被武则天废黜。

随后武则天立更容易控制的李旦为皇帝,李旦没有复兴李唐皇权的心思,更没有那个基础,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此时的武则天开始对李唐宗室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像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等宗室成员起兵反对她,被她迅速镇压,随后借此机会对李唐宗室进行残酷屠杀和打压。

并逐步重用武氏宗亲,把控兵权。

在李唐皇权的名义下,为自己称帝扫除障碍。

在一切都已成熟后,六十七岁的武则天于公元690年废除李旦,自己称帝,并改大唐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至此大唐王朝进入短暂的中断时期。

登基后,武则天下令将自己已经死去多年的父亲尊为孝明皇帝。

将侄子武承嗣封为魏王,武三思封为梁王,其余武氏子弟也获封郡王等。

并且让武承嗣、武三思等较为出色的武氏子弟出任宰相,执掌中枢,其余武氏子弟也被安排担任中央或者地方的要职,武氏亲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然而此时反对武则天的人仍然众多,为了稳住政权,她开始大肆重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

酷吏们通过罗织罪名、滥用酷刑等方式,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帮助武则天清除了许多政治上的敌人。

但同时也使得新的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不过因为权力变更较为平顺缓慢,带来的内部战争也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