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桌子上摊开一本线装本《玉尺经》,是一本民国年间出版的风水学书籍,曾凡在庙会淘回来后看过一遍,很多地方看不明白,就放在了桌子上,无聊的时候看几眼琢磨琢磨,换换脑子打发时间。
这本书最早据传为唐末杨益所着,是继东晋郭璞《葬书》之后的又一部古代风水学重要经典着述。
原着早已经失传,市面上所有版本都是明朝以后各派风水师所传,他这一本是民国时期综合各派版本取长补短的新版本。
风水、命理、相学近代被斥为封建迷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自成系统的学说存在上千年,对国人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的华国人集体认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凡买来的这些繁体书籍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这方面的内容,他都已经翻看过一遍,尽管很多内容和现代科学有冲突,有些内容晦涩难懂,也有很多内容对开拓他的思路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尽管心里不怎么认同里面的观点,但是多了解这些知识,对融合其他人的认知和记忆都很有帮助,为此曾凡还去了几次国图寻找相关书籍,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今天偶然间教儿子听声辨位,曾凡也在自己身上实验,他有了些不一样的收获。
提升自己表皮细胞感应灵敏度,通过皮肤感应外界光线和声波来获取外界信息,让他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量有了海量提升。
这次他只是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微调,改变了大脑对感应神经元末梢信息的处理方式,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又获得了一项全新的能力,不借助眼睛和耳朵,也能获得外界的光线和声音信号。
他的意念场中原先感应到的人都是一团形状不明的能量体,有了这项能力后,他意念场感应周边的人也有了人形轮廓。
只是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感知角度,他的意念场就有了实质的增强,尽管还是不能直接感知非生命的物体,可是也证明了他身体感知能力增强,确实会对意念场造成正向影响。
持续锻炼这种能力,他的意念场早晚也能感知周边非生命物体,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将更加完整。
假如时空颗粒充满整个世界,可能也会像基础粒子组成原子分子一样,遵循某些规则存在,他的意念场能感应到周边所有生命,是因为他对这些生命的基础规则有高度了解,所以能迅速感知。
就好像我们看见过一个物体,下次看见会快速识别一样,如果他的意念场想要感知周边非生命物体,也应该对这些物体的存在和组成的物质形态有足够了解才行。
这种了解不应该只是外表形态,应该包含更微观的分子、甚至原子结构,这需要他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细分学科都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是一些比较笼统的基础知识。
周围常见的物体,砖石、各种金属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木制品等等不同类型的分子结构都需要有足够了解。
他的意念场形成的基础是假设中小于普朗克尺度的时空颗粒,周围这些他看来稀松平常的物体,从这些时空颗粒的角度来对比,都是宛如一个宇宙般的庞然巨物。
可能一个我们眼中不可分割的电子,在时空颗粒的对比下,都宛如一个恒星般巨大耀眼。
以微观感知宏观,应该遵循的是另一套不同的规则,他需要慢慢的去摸索。
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曾凡的生活又重新变得忙碌起来。
原先为了给儿子上课,在后院弄了一个小型实验室,现在为了研究方便,他又逐渐添置了许多专业的化学设备。
各种精度的称量仪器,加热冷却设备,分离与纯化设备,洁净与消毒设备,测量和控制设备,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