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冷拒柔情(2 / 3)

帝国首宰 安之雨 1808 字 2个月前

杨氏就带了雯雨去厨房里烧饭。

雯雨见陈正南从牢里出来了,心里自然是喜得不得了,可是这转眼间,他又要离开自己家去十几里外的李老家,因而在厨房里干活的时候,心神不安,不时失手掉了东西,打了碗,怪得她母亲不停地责骂。

吃饭时,蔡秀才与陈正南一边开心地喝酒,一边说到了养鸭场。

陈正南这才知道,原来从淮河岸边往南,由于水多河多,湖泊多,养鸭子养鹅极为方便,所以这里的人就特别爱吃鸭子,也特别会养鸭子。

在这里,一只鸭子往往会有十几种的吃法,因而也就有许多人以鸭子为生,他们有专门收鸭蛋的,有腌制了咸鸭蛋往外地贩卖的,也有专门培育幼鸭的,养鸭的又分养肉鸭和养蛋鸭的,更有许多人收鸭子,杀了鸭子腌制做成腊鸭售卖,更有许多人把这淮河两岸的鸭子销往安庆府、金陵城等大城市里做成盐水鸭、卤鸭、糟鸭、烤鸭,在金陵等许多地方鸭子简直成了人们的最爱,可以说无鸭不成席。

这天的黄昏里,陈正南带了帽子,低着头走到正阳城街上,买了两坛酒,各样的糕点买了两份。最后他把这些礼品分成两份,一份留着带回去送给蔡秀才家,一份送到了百家福栈。

到了客栈里,伙计正要上门板,王老板出去应酬了,陈正南便一再求那伙计替自己表明对王老板的谢意,留下了礼品,这才回到蔡秀才家中。

杨氏看见陈正南送他们礼品,连声地怪他不该乱花钱,晚上吃饭时不住地给陈正南夹菜,神情间也有些不舍。

蔡秀才却不提谢字,与陈正南喝着酒,大谈正阳城的名声:“我们这正阳的确是个好地方,位置也好,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上通沿淮重镇三河尖,下达淮河重镇蚌埠,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素有“七十二道(水)归正阳”之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也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水上交通之咽喉,成为扼控江淮,兵锋南北的咽喉,所以盛名之下,人们都把这里称为“正阳关”。

陈正南只是安静地听。

饭后,蔡秀才又说:“小何,你我到外面走走吧。”

昏暗中,两人出了蔡家院子,穿过菜地间的小路,往淮河边走去。

淮河边上漆黑一片,河水的波光在微微的月光映射下,闪烁着淡淡的银辉。远处,渔人船上的灯火若隐若现,黑暗中传来他们低低的往来应答声。

蔡秀才和陈正南漫步在淮河边,陈正南见蔡秀才没有说话,自己心头也有些纷乱,一时间也就沉默不语。

两人走了一会,蔡秀才说道:“小何,你人品善良我是知道的,可是我知道,直到现在,你仍然没有和我说实话,对不对?”

听了这话,陈正南一时无语。

蔡秀才又说道:“我知道你一定是向我隐瞒了什么,你不想告诉我你的实情,那也是有你的难处。人生在世,谁都有自己不容易的地方,这我也能体谅。”

听到这句话,陈正南只得说:“对不起了,蔡叔。”

此后,两人无话,散了一会儿步,两人也就回去了。

这天夜里,陈正南在睡梦中睡得正酣,忽然隐隐约约听到有人敲门声,那声音很小,若有若无。

他睁开眼仔细听了一下,果然是敲门声,尽管声音很小,他坐了起来,小声问外面是谁,但是却没有人应声。

他疑惑是外面起风了,有什么撞击到了门板,便又躺了下来,片刻之后,外面又传来敲门声。

这一次他听得很清楚,那的确是有人敲门的声音,砰砰的连续两声,他连忙坐了起来,披上衣服,下了床准备去开门。

忽然他又想,自己天一亮就要离开这正阳城,是因为这里已经成了自己的危险之地,门外莫非有什么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