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击战’的基本理念是以高速、精确的兵力投入,在局部实现最大化突击。
但它也极大地依赖于空中支援和强大的后勤保障,本质上不是为轻步兵服务的战术理论。
而在广福镇,陈将军显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极少的兵力实现了局部战术优势。
这个成就,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可以留下一行字的。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战术灵活性,甚至超出了我们德意志军队的某些标准。”
这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宋晚晴按耐不住激动地追问道:
“所以说,在您看来,广福镇一战的意义不仅限于战术的突破,还在于体现了华夏军队在战术上的突破?”
“正是如此!”
法肯豪森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复杂的神色,他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肯定:
“在战术上,陈将军的应变能力,令人赞叹。
他对战局的精确预判、对敌方战略的提前把握,以及战场上临机决断的灵活性,都是难得的亮点。
您知道,我们德意志的‘闪击战’更依赖机械化装备。
而在广福镇,陈长官的步兵战术也让我意识到,仅凭一支灵活的步兵队伍,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将军,从您的描述中,这似乎也反映出当前日军在资源与补给线上的短板?
继续阅读
宋晚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随即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她知道这是当今国际舆论上的一个关键议题。
“是的,这是目前松江一线最明显的战略要害。”
法肯豪森点了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凝重:
“日军目前战略上试图迅速推进,但在松江一线他们的后勤支持显然已经捉襟见肘。
东京到申城战场的物资运输成本极高,补给效率远远不及前线所需。
我在战报中注意到,日军为了尽快取得突破,陆空联动频繁出击。
但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他们补给能力的极限。”
说罢,法肯豪森微微一笑,补充道:
“这一战也让我看到,东方的战术思维正在崛起,华夏的军队正在创造奇迹。”
这段话被一字不落地记录在笔记上,宋晚晴心头暗自高兴。
法肯豪森果然一语中的,他的分析直接点破了当前日军在松江战场上的真实困境。
“法肯豪森先生,我听说您第一时间把广福镇的战报发回了国内,这是为什么呢?”宋晚晴严肃认真地追问道。
法肯豪森闻言,稍稍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说道:
“我希望引起国内更广泛的关注。
我一直认为华夏若能在短时间内凝聚全国力量,并合理引进海外人才,很可能在十五年内,形成对倭国,乃至西太平洋的强有力威慑。
德意志需要这样一位友好盟友,两国的利益虽然并不完全重叠,但也存在相当的合作潜力。”
宋晚晴微微一怔,法肯豪森的回答充满了德意志的战略考量。
这并非一般的军事顾问会公开发表的看法,而是发自对方内心对华夏潜力的认同。
“其实不止德意志,其他国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一战役的进展。”
法肯豪森随即补充道:
“广福镇一战不仅对日军而言是一次重创,对全世界的观察者来说,这更是一次对华夏军队的再认识。
他们的勇气和战力超出预期,九国公约会议也因此出现了变化,不少国家已经将更多视线投向了华夏。”
听到这里,宋晚晴重重地点了点头,专注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坚定。
她的内心涌动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