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飞机组装工厂,第三次松江会战(1 / 3)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三年,国府便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日军在京津,长城等地,咄咄逼人。

而国府的高层们,经过几次大战后,也逐渐意识到,要想在这场浩大的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单纯依靠传统的陆军,已经远远不够。

这并不是国内的军阀混战,日军也不是东北军那种,军制落后了一代,只不过装备精良的草包。

因此,国府不得不迅速调整战略,集中力量加强军工业的建设,特别是在空军力量上,在全国新建了五个飞机工厂。

但事实上,由于国内的航空工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缺乏自主设计与制造飞机的能力,那时候的飞机工厂,基本上只算是个组装厂,大多数零部件都依赖进口,尤其是发动机、机身、机翼等核心技术。

不过,虽然如此,这些新建的飞机工厂,依然成为了战争中的关键设施。

国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到五个飞机组装厂的建设当中,尽管许多设施简陋,但由于应战需求强烈,管理上却严格且高效。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工厂的“5S”管理,搞得非常好,工厂内部环境整洁,工人们的分工明确,保持着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在陈望的记忆中,仅仅是三十九年七月到四十二年五月,这段期间,这五个飞机工厂,就总共组装了300多架飞机。

这个数字看似并不庞大,但对于当时的华夏来说,每一架飞机的诞生都意味着无数的努力与牺牲。

这些飞机大多数是从欧美国家采购的零配件组成的,包括了如美利坚的“飞虎队”战斗机和英吉利的“喷火”战斗机等。

如今,陈望通过系统的帮助,成功获得了五架先进的战斗机,这些飞机很快就在其中一个飞机工厂完成了组装,并投入到战场上使用了。

与此同时,陈望还利用从系统中获得的美元,成功地购买了大量的战机零配件,以备不时之需。

他必须要确保现有的飞机能够正常运行,并在未来的战斗中为国军提供强而有力的空中支援。

随着各国支援的军备物资陆续到达各部大军手中,尤其是“新建第一兵团“的坦克、重炮等高端装备到位后,国府的战略部署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国府在国际发行的战争债券大卖,英美法贷款也迅速到账。

不仅如此,在陈望的暗中操作下,还有美利坚的贸易公司商船源源不断地将外援物资和军需品运送到华夏。

国军在物资和装备上的短板得到了迅速弥补的情况下,国府很快就拥有了发动大会战的能力。

而这一次,则是国军主动进攻日军。

统帅部随即开始了“第三次松江会战”的部署,此次会战是国府计划发动的重大攻势之一,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防守反击,更是国军主动出击、争取战略主动权的尝试。

为了确保这次会战的胜利,国府筹集了大量的资源和兵员,几乎调集了全国上下所有的储备。

过去,国府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这一次,终于是国军主动出击,挑战日军的战略优势。

在会战部署的前期,统帅部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讨论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指挥部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所有的军事指挥官和参谋人员都已经到场。

陈望一身军装,步伐稳重地走进会议室,作为过去几次会战中唯一的“常胜将军”,他自然是受到了最大的关注。

不过,他却似乎没有感觉到众多投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或是赞赏,或是探究的目光,只是面色如常地来到摆了自己名字的位置前坐下。

在这里,陈望见到了陈实,朱良等老上司,还有宋廉,朱实等老同事,以及孙良,还有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