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刘乡都知道刘婆婆的动作,到这时,刘婆婆才好做下一步的动作。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自己一个老人独住,不准备厚衣服,很难挨过去。
从衣柜翻出两件还算干净的棉花衣,加上之前留的棉花和布料,凑上自己那件。
还找到今年种了棉花的乡亲,用鸡子换了不少回来。
趁着还没冷,刘婆婆打开院门忙活,把棉花抽出来,重新翻新,添上新棉花。
在没有机械的时候,这是一个慢工活,刘婆婆现在还只是在理棉花。
这时候,有条件的家里在做新棉衣,没条件的,也是把往年的棉衣翻出来晒晒,让里面的棉花更蓬松保暖。
刘婆婆坐在堂屋前理棉花的时候,都会开着门,这时就有邻居带着自己的活计,从屋里找个凳子。
大家聚在一起,边聊边做。
“这鞋底纳的真密,是给你家三根做的吧,我可是知道,你每年都要做这么一双鞋给他。”
“给自家男人做鞋怎么了,我看你手上的这件衣服,也是你家男人的,破个口子,缝这么半天,我看你是要绣个花上去。”
“两位嫂子手真巧,我为着这一堆衣服,都弄了大半天,几个皮小子,每次不是膝盖破,就是手肘烂。”
原本大家也不是聚在刘婆婆这的,就是总感觉在刘婆婆家这棵柿树下,围着一起织东西比在家快些。
有刘婆婆在,大家说话都和气些,说说笑笑,一上午就过去了。
老媳妇围一堆,新媳妇坐一起,彼此之间不打扰。
碰上刚来的小媳妇要是有哪不会的,也有老嫂子给说上一句,比在婆婆那松快。
男人们去山里为着过冬做准备,女人们也在柿树底为家里的做着东西。
刘婆婆一般是不跟大家一起做的,她一个人坐在一边弄自己的棉花。
等弄完之后,就带去家里,家里有弹棉花的架子,到时候,打一床垫的,一厚一薄两床盖的,就差不多。
大家聊着聊着,又说到刘婆婆这边来。
“要我说,还是婆婆过得舒服。”
这个小媳妇刚嫁过来,正在被自家婆婆立规矩,看着刘婆婆捡棉花也能做这么多天,心里别提多羡慕。
小媳妇说的隐晦,大家都能明白,谁都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
几个小媳妇相互劝了几句,让她好过些。
“你们说的我都知道,就是心里堵得慌,咱们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
刘婆婆低头半天,理完最后一点棉花,才听到大家说的。
“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婆婆之前也是,这会想明白,想着怎么过都是一天,日子才舒坦起来。
我之前心里苦啊,恨不得跟着一起去了,这会看开了才觉着,现在一个人过着也不错。”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婆婆一直没忘加固人设,别让自己的变化惹人怀疑。
刘婆婆之前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大家看的明白。
听着这话,知道刘婆婆说的在理,日子怎么样都要过下去的,总不会越过越好。
刘婆婆一般不参与聊天,她只爱听着,这会开口说话,就是送客,抬头一看,果然到中午了。
大家把矮凳放一起码好,收拾好东西,就相约离开,下午刘婆婆这不开门,大家也只能在家里待着。
看着刘婆婆家门关上,大家还在轻声讨论,说的都是夸刘婆婆的话。
有人说,刘婆婆人勤快,一个人能把家里上下操持的这么好,后院菜看着个个水灵,养了鸡,又养了兔子。
还有人说,立身正,又胆大,家里田地租出去,婆家娘家都没忘,还找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