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天道的深刻领会与不断追求。
在华夏,哲学一开始就讲天命的事情。
比如说《中庸》
《中庸》开头三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第一句话,天命谓之性,这是天命观。华夏哲学向来有天命观,那么如何理解天命呢?两个方面了,一个是承认天道的存在,确认天道的存在。
二是,确认人民生活是在天道中展开的。天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不同阶段、不同表现之间有内在关联。
究天人之际。
“灵”就是天道的赐予。
夏先衍抬头看了看天空,灵气伴随着星光洒落,心里嘀咕着:难道是天道,将灵气从遥远的宇宙之中,将灵气送到了地星。
华夏文明的诞生是从“天文”到“人文”。
华夏文化从原始农业开始,经过近一万年的努力,起起伏伏,颠颠簸簸,也不是没有经过灾难,居然能够存留下来,而且还在继长增高。在世界文化圈里,华夏文化还保持着人数最多、历史不间断时间最长的地位,而且内容不断增加、改变、丰富。华夏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文明之中独一无二,天下无双的存在。
西方国家对于华夏的存在模式深感困惑,难以理解华夏为何能长期存在。
华夏历史上曾是一个强大的中央帝国,但强大并非华夏独有,西方也曾有过不逊于华夏的中央帝国。
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都是赫赫有名的帝国,但这些帝国都如同昙花一现,短暂而辉煌。
即便是后来的日不落代嘤帝国,也终究走向了衰落。
世事无常,兴衰更替,这是世界的常态。
然而,欧洲的帝国在衰败后,便真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无复兴之迹。它们不仅分崩离析,而且其民众对再度统一、恢复帝国荣光并无太大兴趣。
罗马帝国的后人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也没有恢复罗马帝国的意愿。大部分欧洲人都可视为罗马帝国的后裔,但你若问及他们是否有恢复罗马帝国的想法,他们可能会认为你疯了。
日耳曼民族的人只为自己的民族而战,对罗马帝国的荣光并无兴趣。
欧洲各国的文化,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或以宗教划分。每个民族都希望独立建国,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更是水火不容,这便是欧洲的现状。
自古以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欧洲却是长期分裂,短暂统一,欧洲的大一统时间寥寥无几,且不被各民族所承认。他们都声称自己曾遭受过强大帝国的征服与侵略。
继续阅读
欧洲的分裂离心力极强。
以日不落大英帝国为例,半个地球曾是其领土。然而分崩离析后,无人怀念代嘤帝国的荣光。就连邻近的爱尔兰也要求独立。更有趣的是,爱尔兰人认为代嘤剥削并残酷镇压他们,只要独立便能过上幸福生活;而人则认为,摆脱贫穷懒惰的爱尔兰人,英格兰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代嘤连家门口的爱尔兰都未能保住,硬是分裂了出去。分裂后,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幸福,对统一毫无兴趣。
这种情况,确实是华夏人难以理解的。
华夏的大一统文化与欧洲长期分裂、短暂统一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华夏历史上也经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环,但总体而言,长期统一,短暂分裂是其特色。
多个朝代在华夏历史中崛起与衰落,但每当一个朝代灭亡,新的割据势力,不论位于巴蜀还是三湘,均将统一全国视为己任。刘备东征孙权失败后,蜀国虽失去统一全国的可能,但诸葛亮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