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世界观的客观反映,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从人类自身出发去判断周围世界,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信仰,形成鬼神信仰,形成独特的巫术巫俗。
巫是远古时期的一种人群。他们的身份神秘,具有沟通天地的异能,在人世间主要从事医术、祭祀、占卜、预言、星象研究等职业。
巫文化大略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宗教,首先是流行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巫教、各种巫术及祭祀、辟邪、崇拜等;
第二部分是风俗,包括巫风、巫俗、丧俗、禁忌等;
第三部分是艺术,包括巫歌、巫舞、巫戏;第四部分是文学,巫书、巫诗、神话、传说;第五部分是综合,文字、美术、医药等。
《说文解字》解释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巫又称祝,事鬼神。所谓“事无形”即事看不见鬼神。其降神的手段是歌舞,由此可见,巫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
华夏古代对巫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能通天达地,两旁“人”即一男一女,男即巫觋,女曰巫,多男扮女装,为通天达地的执行者。
为了巫术的目的和记录氏族部落的谱系、历史,巫师较早地发明了文字,总结和传播了历史知识,直到商周时期华夏尚处于巫史不分的状态。
巫师为了占卜,一开始就掌握了观察天象变化的天文学。巫教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鬼神作祟所以驱鬼服药是巫师必用的手段,这样便大量吸收和传播了医学知识。巫师为了巫术的目的,绘制了许多壁画和其他绘画,也雕塑了许多带有巫术气氛的艺术品,如图腾柱,神像……
真正的巫并不是巫师,而是巫文化传承者。他们的工作除了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以外,他们还为了解自身而努力。他们是星空的仰望者,是自然的了解者,是世上一切秘密的探索者。
巫文化,是以上古时期的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灵山,以巫咸名为方国名。巫咸率民利用宝源山盐泉,不耕不织,持盐以易衣食,形成“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百兽群出,百谷所聚”的盛世景观,创造了灿烂的盐文化。
巫咸是商太戊时占星家和占卜家,古代巫医一家,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又创造了这一区域的灿烂的药文化。
就精神财富而言,作为占星家、占卜家的巫咸,上观天象,下测人事,将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占星术为主的巫术升华为远古闻名的巫文化,功盖前贤。
商代的许多甲骨文片,就是占卜用的,其中不少天象记录,正是占星术发达的证明。古代史籍中常见的巫咸,就是着名的占星家。
作为占星家的巫咸,结合自身的实践,归纳前人的经验,发展了上古的星象学。
巫咸的研究成果,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到了周代,星象研究学就固定下来。春秋时代占星术更为盛行。 古代星象学十分重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活动。
巫咸等占星家就是记录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来判定与其他星宿及日月的关系,预测人间的事变。
巫咸是天人感应论者,他按天上五大行星,对应人间,将地球上万物归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发明了《巫咸五星占》,虽此书已失传,但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五星占》,长约八千字,是春秋时石申(魏人)甘德(齐人)而着。
巫咸身为上古的占星家,是天文学的鼻祖,又是用筮占卜的创始人。占卜的哲学原理是阴阳学说,它起源于夏,盛行商,成型于周。阴阳的意义是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