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从汉长沙国考古遗址灵源之地出来后,便溜溜达达地来到了湘江边上。他们坐的船还停在码头,于是让船上的战士开船把他们送到了下一个目的地,隆平水稻文化园灵源之地。
从湘省星城上空俯瞰,浏阳河东岸的一座建筑,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又宛若秋天里一串饱满的稻穗,这里便是华夏第一座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
从30岁发现杂交水稻开始,袁隆平奋斗了60年,将一生献给了“禾下乘凉梦”。
建立隆平水稻博物馆,是希望有一个窗口,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袁隆平孜孜以求、执着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展示华夏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更好地宣传华夏杂交水稻科技成就。
博物馆第一展厅为“稻米香万年——华夏水稻历史文化陈列”,从秦朝统一度量衡用来量米的米升,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谷;从唐代的曲辕犁,到清代的谷印,一件件展品,呈现了华夏悠久的水稻种植文化,也印证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古语。
第二展厅是“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这个展厅通过小女孩的独特视角,引领观众认知水稻,了解水稻从一粒种子开始,历经播种育秧、成长分蘖、育穗开花、稻田管理、丰收在望、颗粒归仓,直至加工成米饭的过程,展示了水稻的一生。
第三展厅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陈列”,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生,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文字,生动再现了袁隆平院士从发现杂交水稻,攻坚克难研究水稻,到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品种的艰辛历程,使得华夏人民端牢了自己的饭碗,并惠及多个国家,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因为灵源的孕育,灵稻也应运而生。随着灵源之地的不断扩张,水稻文化园中逐渐形成了一片广袤的灵田。
此刻,灵田仍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来自湘省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也已入驻此地,当夏先衍抵达时,他们正全神贯注地在灵田中研究着灵稻。
看着灵田外的地面上聚集了比灵稻数量更多的人群,他们正蹲伏在地,夏先衍也凑了过去。
这一群人正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他们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话题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又多了七个听众。
原来他们没有在讨论灵稻的问题,而是想着如何拆掉这里面的一些建筑。
看着不断扩大的灵田他们怕这些建筑会影响最后灵田形成的面积。
只听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激动地说道:“我还是认为没有用的建筑全部拆除了,以后里面全部当做灵稻试验田。”
“可是现在上头已经下达了死命令,严禁封锁这些已经变成灵源之地的景区。如果我们搞灵稻试验田,就相当于把这里封锁了。”
“对啊,现在灵稻与灵田又不是只有我们这里有,其他地方比我们优势要大很多。”
“我们这里不是特殊吗,灵田面积正在扩张!”
“但其他灵源之地也并没有封锁啊,他们仅仅是封锁了灵稻和灵田所在的区域而已。”
“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我们这里就这么大点地,现在灵田还在扩张之中,谁也不知道其他区域是不是也会形成灵田,万一来的人太多,影响灵田形成呢!”
“说得对啊,最关键的是我们根本不清楚是不是这些建筑物阻碍了灵田的扩张。你们瞧瞧咱们这块灵田,跟其他地方相比简直太小了。”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要我说先拆了,就只保留博物馆那一片,以后只对外开放博物馆,我来负责这事,上面追究下来,我来担着。”头发花白老者坚定地说道。
“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