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干活(2 / 2)

,用水比较费一点。

她不挑,她妈就会去挑。

张瑞凤同志的身体其实不算太好,但是不干不行,只能咬牙坚持。所以,还是她多干点吧。

挑完水,谢赟又开始准备午饭。

她走到张瑞凤的房间看了看,磨好的面粉已经用完了,她只好打开装粮食的泥瓮,用瓢盛出一点小麦、一点玉米、一些地瓜干放在簸箕里,又从空间里抓出两把小麦掺和进去。

现在大队里没有电磨,没有磨坊,磨面都去磨盘那儿,谢家都是一次磨够两天吃的。

柳树屯的优质土地种一季冬小麦,种一季玉米,这些土地周边都是修好的水渠,干旱的时候可以浇水,已经脱离了靠天吃饭的范畴。

山坡上浇不着水的次等地种地瓜、花生、芝麻、谷子和高粱,播种下去,按时除草,有时候施点肥,其他就听天由命。地瓜通常也有不错的收成,别的就不好说了。

麦收季早就过去,小麦已经分给各家各户了,是今年的新麦,玉米和地瓜干还是去年的存货。这些东西隔一段时间就会放在烈日底下暴晒一番,防止它们长虫、返潮发霉。

谢赟把簸箕夹在一只胳膊和腰之间,又往里放了笤帚、箩筛和箩床,这才往磨盘走去。

这时候人们还没下工,磨盘那儿没有人,谢赟可以从容的用笤帚把磨盘扫干净,再把笤帚拍打一番,把带来的粮食转着圈倒在磨盘上,给石碾子插上木棍,开始推磨。

一边推,还要一边用笤帚把粮食往中间扫一扫。

转一会,磨得差不多了,就把磨好的粉装进箩筛,放在箩床上开始筛,细的部分会落下去掉进簸箕里,粗的就倒回磨盘上接着碾。来回几遍,直到差不多为止。

面粉磨得越细,做出来的干粮越好吃。

等到谢赟弄完,磨盘这儿就陆陆续续的上人了。

“斌斌,磨面呐,你妈说你发烧了,好了吗?”

“刚退烧。”

“你可真够勤快的,退了烧不在家歇会,还出来干活。”

“我不干就是我妈干,她在地里忙了半天了。”

“瞧瞧,啥时候我闺女能跟你一样勤快啊。”

“二妮姐可比我还勤快呢,您就知足吧。”

谢赟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对于村里的这些人也都有印象。

搭话的中年妇女哈哈大笑。她也就是说着玩的,她家闺女和谢家闺女不相上下,都很能干。而且她闺女14岁就开始当整劳力了,斌斌16岁才开始。

谢赟收拾好东西,跟大家告别,端着簸箕回了家。

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