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朕因为突厥的侵扰,心中积压了太多的愤怒。每天早起练剑,就是为了发泄这股怒气。以前一直忍着,就是为了等这个机会。现在朕已经决定了,马上出兵,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让大唐的威名传遍四海!”
说完,大臣们又纷纷跪拜下来,高呼万岁。
李清歌看着唐太宗那激昂的神色,心中却暗暗琢磨:【其实啊,打仗并不是唯一的办法。策略是可以变的。比如那个执失思力,我们如果好好对待他,再派使者送他回去,说不定就能和平解决边患问题呢。】
唐太宗仿佛听到了李清歌的心声,想起了渭水之耻,心中惊讶不已。而李清歌则继续在心中盘算:【兵法上说的没错,‘智胜力’。我们可以学学古人的办法,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太宗想打突厥,颉利可汗也在盯着大唐呢。他那贪婪的心,可不比太宗小。他求亲议和,其实就是想拖延时间。如果我们来个将计就计,假装同意和亲,让突厥放松警惕,然后趁他们不备,一举消灭他们。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又能达到平定边患的目的。】
李清歌在心中盘算着这些计策,但并没有告诉唐太宗。然而,唐太宗却仿佛已经看透了她的心思。他看着李清歌那沉稳而睿智的神色,心中暗暗高兴:【李清歌这家伙虽然有点贪图安逸,但智谋确实不少,对国家大有裨益。】
【这个计策真是太妙了,比直接攻打强多了。既能保存实力,又能达到目的。李清歌,你真是朕的智囊啊!】
于是,唐太宗决定按照李清歌的计策行事。他又问李清歌:“程爱卿啊,你觉得谁适合挂帅出征呢?”
李清歌原本靠着柱子假装打盹儿呢,一听唐太宗的召唤,立刻站了起来。她不慌不忙地行了个礼,准备听候差遣。她的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只等唐太宗一声令下,便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皇上,咱们这朝堂里头,能征善战的将军多得是,臣相信皇上您心里头有数,能做出最英明的决定。”李清歌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敬意与期待,她那双明亮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却又不失温婉。
太宗闻言,神色微微一凝,似乎对李清歌的期望既感欣慰又有些无奈。他心知这朝堂之上,虽有众多勇猛的将领,但真正能担起统帅之责的却寥寥无几。他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心中暗自思量。
“……”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随便应付一下,太宗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李清歌心里头也是直嘀咕。她心想:
【皇上啊,您怎么啥事都要问我呢?选主帅这事儿,李靖将军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满朝文武,谁都比不上他。虽然他平时话不多,但每次上阵都是身先士卒,智勇双全,无人能敌。】
【虽然也有那么几个不太行的,比如尉迟敬德,性子太急,容易冲动;秦叔宝呢,又太刚硬,不懂变通;道宗呢,谋略上还差了点火候。但人才还是有的,唯独李靖将军,那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太宗听了李清歌的心里话,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心里头暗暗点头。这些将领都跟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的优缺点,自己自然是一清二楚。不过嘛,这些缺点也限制了他们只能当将领,当不了统帅。他需要一个既能运筹帷幄,又能稳住军心的人。
太宗轻咳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他对着大伙儿说:“各位爱卿都清楚,朕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打过的仗数都数不过来。特别是那淝水之战,三万弱兵愣是打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这可不是什么奇迹,全靠咱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今天,朕决定,任命李清歌为征北大元帅,李靖为副帅,所有将领都归他们两位指挥!”
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