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7 / 8)

相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解,仿佛被李世民的话语所震撼。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突然眼前一亮,仿佛豁然开朗,她点了点头,赞叹道:“陛下真是明察秋毫,一语道破天机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敬佩和感慨,仿佛对李世民的智慧深感佩服。

其她大臣也纷纷附和:“既然这样,陛下肯定有高招儿治河。”“陛下心里是不是已经有盘算了?”“干嘛不早说啊,急死我们了!”她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激动得不行,仿佛已经看到了治河的希望。

李清歌也愣了一下,她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好奇。她暗暗想道:“嘿!李世民这小子还有两下子,不是个省油的灯。说出来的话,肯定能震人一跳。”她眼里闪烁着赞赏的光芒,直勾勾地看着李世民,仿佛想从她身上看出更多的秘密。

李世民感觉到李清歌的眼神,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下,但很快又收住了。她心想:“臣子们这么夸我,我哪有那么高兴啊。”她故作镇定地扫视了一眼大殿内的百官,心中却涌起一股自豪和自信。

接着,她一本正经地说:“我打算放弃老一套,在黄河里多建几个大坝,分段控制水流,还用狼烟来传递信息,这样黄河就尽在掌握了。”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治河成功的那一幕。

“水灾来了,就开上游的坝放水;干旱了,就调水去下游。你们觉得怎么样?”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和询问,仿佛想听听百官们的意见。

大殿里一下子静悄悄的,百官们瞪大了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不可思议。她们谁都没想到这么好的主意竟然是李世民想出来的。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仿佛对李世民的智慧深感佩服。

李清歌也是一惊,她心里头嘀咕:“哎呀妈呀!我说的跟李世民想的一模一样,这也太巧了吧!”她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诧异和惊喜,仿佛对李世民的智慧深感意外。

继续阅读

“这家伙是不是偷听我心里话了?这么超前的想法,也就聪明人能干得出来。”她暗暗想道,心中对李世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心里头已经给她点赞了。”她轻轻嘀咕了一句,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然而,她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残酷所冲淡。

“不过啊,想法虽好,做起来难啊。现在条件有限,人力物力都不好凑。”她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担忧。她知道,治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的大唐正处于困境之中,要想实现这个计划谈何容易。

李世民一看李清歌的反应,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她暗想:“难道我太草率了?”她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焦虑和不安。她知道,这个计划虽然好,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这时,长孙无忌干笑了一声,走上前来。她的脸上有点尴尬,仿佛对这个计划并不完全认同。她轻声说道:“陛下说得对啊,建坝控水是个好办法。但问题也不少啊。”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担忧和无奈,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划背后的重重困难。她继续说道:“要想控制黄河,得建多少坝?得花多少钱?国库能不能撑得住?”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她这一问,就像是拿刀直戳心窝子啊。李世民一听,脸色都白了,刚才那股子热情劲儿也消了大半。她苦笑了一下:“看来朕是有点儿草率了,你们给好好算算吧。”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自嘲,仿佛对自己的冲动感到有些后悔。

长孙无忌算了算说:“要控住黄河,得建一百多座坝呢,每座都得花老鼻子钱了,还得准备粮草。咱们国库里的粮食,也就够吃两个月的。”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重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