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4 / 8)

王陛下也不会责怪你的。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刘墉沉声道:“这个老头的死活无关紧要,但女王陛下的名声不能有损。如果杀了他,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抨击陛下为无道昏君。这是你们愿意看到的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无奈。

苏小梅皱眉道:“那……那该怎么办呢?”她的眼神中透露出迷茫与无助。

刘墉说:“我立刻写一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到金陵请示女王陛下,再做处理。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说完,他指挥众人退出朱家。朱崇亮望着刘墉等人离去的背影,不屑地冷笑:“一群小人!凭你们也想抄我朱家?真是不自量力!”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其他朱家人也纷纷嘲笑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的失败与屈辱。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一场可怕的血腥风暴即将来临。此时,李清歌正在金陵的宫殿内批阅奏折。新朝初立,百事待兴,许多事务都需要她这位女王亲自处理。她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严肃而冷峻。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望着这一封封奏折,李清歌面露喜色。这些奏折中除了少数建议她放弃土地变革和男女平等政策外,其余都是喜讯。她仿佛看到了新朝的繁荣与昌盛,看到了农民们的欢笑与希望。

人们常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次土地国有化仅仅没收地主士绅的私财就高达两亿三千多万两。而且还有大半省城乡的收缴工作尚未完成。如果全部收上来,国库至少能进账七亿两白银!这个数字让李清歌感到震惊与欣喜。她仿佛看到了新朝的未来,看到了那无尽的财富与权势。

七亿两白银啊!李清歌不禁想起明末的时候。那时候大明风雨飘摇,内有李自成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国库空虚,崇祯皇帝为了筹措银两给辽东士兵发军饷,不得不放下皇帝的尊严,向大臣和亲戚们募捐。结果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个个都一毛不拔,装穷卖惨,只捐出几百、几千两,一副无比“肉痛”的模样。而现在,这些地主士绅却藏着如此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本应该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却被他们私自占有。如今,李清歌终于将这些财富收归国有,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奠定了基础。

皇后她爹,周奎,那可是个名震四方的富贾,家中金银如山,珍珠如土,方圆百里之内,无人不知其大名。崇祯皇帝在国家危难之际,满心指望他这位老丈人能慷慨解囊,捐个十万两银子以解燃眉之急,帮衬一下风雨飘摇的国家。然而,当崇祯皇帝满怀期待地看向周奎时,却只见这老头儿哭得跟泪人似的,一副肝肠寸断的模样,最后才抠抠索索地从手指缝里挤出一万两银子来应付差事。

皇后周后,那位温婉贤淑、心地善良的女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实在不忍心看到父皇如此为难,更不忍心看到国家因为银两短缺而陷入更深的困境。于是,她从自己微薄的私房钱里拿出五千两,让老爹拿去捐给国家。她本以为这样就能为父皇分忧,为国家尽一份力,却没想到周奎这老头儿贪心不足,竟然偷偷藏起了两千,只拿三千出去充数。

后来,闯王李自成攻进了京城,严刑拷打,搜刮民财,一共搜出了七千万两银子。其中,有三百万就是周奎这老丈人的。想想真是讽刺,他给自己女婿才送了一万两,给反贼却送了百万。这对比,如同寒冰刺骨,让人心寒。

李清歌,这位穿越而来的女子,站在历史的洪流中,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百姓们饥寒交迫,并不是因为国家穷,而是财富都被这些地主、士绅给刮走了。她想起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说的那句话:“文臣皆可杀,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