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5 / 8)

论纷纷。刘清平一脸难以置信地问道:“这数字是真的吗?”陶力农的脸红得如同喝醉了酒,他大声回答道:“千真万确,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纯银入库,还没算物资呢!”大臣们再次被这个数字所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一年之内能收到如此多的税收。

那些从清朝过来的老臣子,更是感慨万千。他们知道,在清朝时期,即便是康乾盛世,年景最好的时候,一年也就收个四千多万两,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实物。而现在,大炎的税收竟然是清朝的四十多倍!虽然他们都知道,改革后国家越来越强大,税收肯定也会增加,但这数字还是让他们瞠目结舌,心中充满了对大炎未来的无限憧憬。

刘墉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李清歌。当清歌听到这个数字时,她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她的心中,早已有了预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爆炸,让机器代替了人力,效率提高了数倍。国民的收入与国家的财富也随之暴涨,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财富,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终让大炎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李清歌的英明决策与坚定信念。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商人争取了平等的权利,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与富强。在她的领导下,大炎正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刘墉站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望着眼前那位身着龙袍,气宇轩昂的女帝李清歌,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声音中带着几分敬畏与赞叹:“陛下真是英明绝顶,眼光远大,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可真是望尘莫及啊。想当初,臣总以为国家的钱袋子,主要靠的是那广袤无垠的农田里金黄的稻谷,是盐田中日晒雨淋得来的晶莹盐粒,还有那细腻柔滑的丝绸、坚韧锋利的铁器、清香四溢的茶叶。如今,臣才恍然大悟,真正的财富,其实源自于老百姓那双布满厚茧却永不停歇的勤劳双手,是科技之光引领下的日新月异,是生产效率质的飞跃。这真是上天对我们大炎的莫大眷顾!”

陶力农站在一旁,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那略显圆润的脸庞上,嘴角高高翘起,显得格外兴奋:“确实如此,臣从来没敢想过,这辈子能亲眼见到这么多的钱财。这一年的税收,都快赶上清朝半个世纪的总和了。这财富之多,让臣又惊又喜,心中那份震撼,简直快要将臣吓倒!”

说话间,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国库的方向。那里,白银堆得像山一样,十七亿两啊,闪烁着诱人的银光,多得都快装不下了。这些银子,不仅足够支撑国家的各项开支,还有余钱用来发展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如果都堆在金陵城的话,恐怕连那宽敞的国库都装不下这庞大的财富。

这时,一旁的苏小梅,身着淡雅的官服,面带微笑,轻轻地纠正道:“陶大人这话可就说错了。以前清朝的税收虽然遍布全国,但那时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且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民不聊生。而我们大炎现在虽然只占据了南方,但江浙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清朝失去了这些地方,财政收入自然大减。所以,咱们今年的税收,恐怕连清朝鼎盛时期一百年的收入都比不上呢!”

“对对对,是我疏忽了。”陶力农一拍脑门,笑着承认自己考虑不周。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刘墉接着说道:“这么看来,咱们大炎只用了半壁江山,就赚到了清朝五十年甚至更久的财富。要是哪天咱们统一了北方,那税收岂不是要翻上好几倍?到那时,咱们大炎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陶力农高兴地说:“国库满满当当的,老百姓心里也就踏实了。就算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咱们也能立刻拿出钱来救济,再也不用担心后顾之忧了。陛下,您真是我们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