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5 / 8)

的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与不快,却也能深刻理解朝臣们的顾虑与偏见。毕竟,千年的习俗,岂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平日里与她志同道合的刘墉与刘清平两位大臣,竟也在此事上持反对意见。李清歌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她望向刘墉,声音低沉地问道:“刘爱卿,你为何反对开设女科举?”

刘墉见状,心中虽有些忐忑,却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回答道:“臣知道陛下您一心想要推广男女平等,但开设女科举一事,实在需要慎重考虑。臣担心,此举可能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麻烦。”

李清歌闻言,秀眉微蹙,她深知刘墉的忠诚与谨慎,便耐着性子听他继续说下去。刘墉硬着头皮,继续说道:“科举考试,自古以来便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它看重的是才学而非性别。然而,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导致女子读书的机会寥寥无几。若真的开设女科举,那么前去应试的,恐怕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她们学些字句,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家务;另一类,则是昔日青楼中的才女,她们凭借才情吸引文人墨客,名声虽响,却难免有些风尘之气。这两种情况,我们都必须谨慎对待。”

李清歌听了,沉默片刻,心中暗自思量。她深知,读书之路,本就充满艰辛,尤其是对于女子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普通百姓家的男孩,尚且有许多因家境贫寒而无法入学,更何况是女孩呢?于是,她缓缓说道:“自古以来,便有‘文穷武富’之说,读书之路,确实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因此,能去参加科举的,不是豪门贵女,便是昔日风尘中的佼佼者。刘爱卿,你的担忧,朕心里都明白。”

刘墉闻言,心中稍感宽慰,便又接着说道:“陛下,大户人家的女儿,若真的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恐怕会带来不少问题。她们背后有着强大的家族势力,一旦因为改革而触动了她们的利益,难保她们不会怀恨在心,利用科举之机,拉帮结派,对朝廷不利。”

刘清平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此事不得不防。这些大户人家,向来都是朝廷的隐患,若再让她们的女儿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岂不是更加难以驾驭?”

李清歌听了,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无奈,也有坚定。她回答道:“你们所担心的,确实不无道理。但是,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人才。女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她们同样能够顶起半边天,怎么能因为过去的恩怨,就轻易放弃那些有才华的女子呢?”

说到这里,李清歌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她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共治天下的时代。她缓缓说道:“想当年,武则天皇后能够接纳罪臣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让她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甚至让她掌管宫中诏命,这份胸襟与气度,实乃千古罕见。朕今日自比武则天,难道就容不下这些并无过错,只是因家道中落而失去上进机会的女子吗?其实,这是国家的损失啊。”

李清歌这一番话,说得既合情又合理,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朝臣们的心上。他们听了,不由得点头称是,心中对这位女帝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朝堂之上,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只有李清歌那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久久不息。

她继续说道:“朕知道,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改变,就停滞不前。女子科举,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是为了打破那些束缚女子发展的枷锁,让她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朕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让大炎王朝迎来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

李清歌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朝臣们的心田。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