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棒梗跳楼了(2 / 3)

那样的话,最后只会增强外来企业的力量,还可能扰乱现有市场秩序。

现在这种合作方法,更像是我们借船出海,在保护本地市场的前提下共同发展,益处多多。

我们可以灵活调整市场政策,逐步放宽限制。

“听你这么一分析,确实挺在理的。”

郭英中点头赞同道:“香岛那边生活成本高,人工费也不低,把生产线放在那儿会让产品成本直线上升。”

“之前提过的商品定价问题,如果是香岛生产的东西,即使想降价也没多少空间可谈,毕竟制作成本就在那摆着呢,我们也不可能做赔本买卖吧;”

“但如果把工厂搬到内地,成本大幅下降后,不仅能在内地以较低价格出售获利,在出口方面也能挣得盆满钵满;”

“所以说,只要产品质量可靠,这真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略微停顿后,郭英中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担忧出现质量问题,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何雨柱眨巴着眼睛说:“真要遇到不合格的产品,首先感到着急的绝不会是那些投资人;”

“而是直接管理这家厂子的人,毕竟外方有权监管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发现毛病可以直接上报处理甚至更换管理人员。”

“这方面的情况我还是明白一些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郭英中皱眉道:“但我最怕的就是形式主义作祟,名义上有监督机制但实际上根本不管用;还有就是完全独资的情况下,人家肯定想尽量省钱少用人手,一个人能做的工作绝对不会雇佣两个人来做。”

“我去参观过几个国内工厂,看到的实际运营情况真的让我很难形容:有时候装一个钉子还得三个人一起配合——一个实际动手干活,一个在一旁递工具,还有一个指手画脚指挥,效率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合资项目虽然表面上由本土团队主导,但如果也照搬这套做法,那么随便一家厂光是职能部门就能搞出来好多个,养了一堆吃闲饭的角色不说,额外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让人难以接受。”

郭英中的发言可谓是一语中的。

何雨柱也认为这些忧虑非常现实。

像之前的方便面厂,在自己严格控制下才把繁琐多余的机构全部清理干净。

换做别人去管别的合营项目时究竟会怎么样就真不好说了。

想了想之后,

何雨柱建议说:“您可以将这些建议直接放到将来商讨合建厂的具体细节中提出;”

“一步步试探着走,就像过河时摸着石头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有价值的建议都能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

“关于工厂内部设置多少个部门、雇佣多少员工,甚至工资怎么定,这些都可以通过商量来决定;”

“对于如何有效地实施监督机制,咱们也可以提出来探讨,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合资企业的概念,在最初只是一种模糊的想法,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不存在。

显而易见,在实践中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合作期间遇到了不少挑战与难题,这让何雨柱开始自我反省。

他虽然是提出设立合资公司的那个人,但实际上在后续的操作中却不够重视。

在这种状态下,合资公司几乎是单方面做决策的状态,包括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没有明确划分开来。

作为出资方代表,娄晓娥更像是一个好看的花瓶角色,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太多的具体事务,并且也没有长期驻留的意思。

考虑到将来管理团队变更可能会引发纠纷,因此必须得确立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权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