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石岩子(1 / 2)

冯天辰轻轻地拉开车门,直接坐进了那辆老旧皮卡车的副驾驶座位。而另一边,马云禄则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他昨晚贪杯多喝了几杯酒,此刻脑袋还晕乎乎的,胃里也翻江倒海般难受着。

负责开车的是来自财政所的中年男子张志超。只见他熟练地发动汽车,引擎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后,车子便缓缓驶离了原地。

一路上,三人沉默不语,各自想着心事。不一会儿,皮卡车就颠簸着来到了鲶鱼洞村。这个村庄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不平,山地面积占据了大部分土地。虽说村子里种植了不少安梨树,但由于近年来安梨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村民们依靠卖安梨所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再加上这里资源匮乏,除了安梨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能够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产业。因此,许多年轻力壮的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外地打工谋生,留下的大多都是年迈体弱的老人。正因如此,鲶鱼洞村成为了官场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张志超手中握有一份详细的贫困户名单,在他的引领下,三人驾车直奔鲶鱼洞村最为贫困的大石岩子而去。大石岩子位于半山腰处,地理位置极为险要,自然环境恶劣到令人咋舌。这里不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甚至连一口可供饮用的水井都没有!村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用水全都依赖于从山脚下费力地挑运上来,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搬离此地,如今的大石岩子已然呈现出一片荒凉破败之象,真可谓是“十室九空”。有能力的都已经搬出去了,就算是没有钱搬到县里或者市里,可是搬出大石岩子去别的地方盖一个房子还是可以的。

三人首先踏入的第一户人家,乃是一位高龄老人的住所。这位老人今年已然九十七岁高龄,是村里的五保户。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偌大的家中如今仅剩下他形单影只一人。冯天辰、张志超以及另一名同伴,各自提着一袋面粉、一袋大米还有一桶食用油,小心翼翼地走进了老人那略显破旧的家门。

一进门,一股陈旧而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张志超迅速举起手中的相机,对着屋内的景象连拍了好几张照片。冯天辰则将目光投向那位满脸皱纹、身形佝偻的老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环顾四周,可以发现这个家里简陋得让人吃惊。别说电视、冰箱这类常见的家用电器了,就连最基本的照明灯具也显得昏暗无比。屋子中央那张老旧的木桌上,摆放着一盆黄澄澄的小米饭。仔细一看,竟有几只蛆虫在米粒间缓缓蠕动,看得冯天辰胃里一阵翻涌。

老人颤巍巍地走到桌前,苦笑着对他们说道:“我这把老骨头啊,早就没力气天天做饭咯!每次做一顿饭,都要吃上两三天呢。等饭菜凉透了,就倒点热水泡泡,随便应付几口填填肚子就行啦……”听着老人的诉说,冯天辰的眼眶渐渐湿润起来。

“大爷,国家给你们每个月发的钱您没收到么?”冯天辰真的没有想到官场镇如今还有生活这么艰难的人,心中真的非常难受。

“应该给了吧,村里说都给打到卡里了,不过我这岁数想去一趟镇上太费劲了,好在也用不到钱。”老人的话让三人更加的难受了。

冯天辰又和老人聊了两句就离开了,他真的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实在是太压抑了,听老人说的话他甚至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了。

可是冯天辰没有想到,整个大石岩子的情况都非常的不乐观,五十多岁的老年人在这里已经都是年轻人了,每天不仅仅要在地里干活,还要抽出时间给几个老年人挑上几桶水。

“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我这也没有什么能耐,帮不了大忙,只能给他们挑点水,我要是不帮忙他们都得渴死啊!”五十多岁的老人此刻看上去都有七十岁的样子了,实在是太沧桑了。

“大叔,你放心吧,镇里不会不管你们的,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