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章 往死里整(1 / 2)

庄建业说的没错,刘局长真的出名了。

第二天,已经调入省城的柏大记者便以碣石为笔名,在某内刊上刊登了题为《跟国际

接轨,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的评论员文章。

以上帝视角详细阐叙述了腾飞厂此次外商巨额索赔的来龙去脉,最后得出结论,不是我

们的创汇企业不好,更不是不努力,而是国内长久以来积弊颇多的国营企业问题太多,拖累了创汇企业进一步取得优异成绩的努力。

于是文章呼吁,在我们大力提倡创汇的同时,也要修炼好内功,克服国企长久以来等、靠、要的毛病,如此才能将改革推向一个新高度。

如果这篇文章如之前舆论风暴一样,大骂腾飞厂质量问题一般,把夏皋厂骂得一无是处也就罢了,偏偏柏大记者没这么干,而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很客观”的将这一事例当做一个典型在论述。

然后再节选外商出具的质量认证报告上的经典语句,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行为和想象作对比,找出差距的同时表明我们改革不能止步的中心思想,一下子就把整篇文章升华到改革攻坚的高度。

省里的媒体主编和宣传部门的领导一看,这文章立意实在太棒了,稍加修改就全文通过。

只可惜他们只想着这篇文章立意的深刻,却没在乎对夏皋厂的杀伤力,要知道拖累创汇企业,出现质量问题,等、靠、要的典型全是夏皋厂,虽然柏大记者后面还写了等、或者一类等代指。

问题是前缀的夏皋厂却是实实在在的。

于是夏皋厂一下子就在各级党政领导内部出了名,并很快传到部委手里,部委的几个主要领导那叫一个气呀。

腾飞厂的舆论风潮再闹也没捅到天上去,现在可好,夏皋厂直接一杆子戳到顶了,这么多年了,部委下属的厂子就没被当过反面典型,现在可好,夏皋厂创造历史了。

部委那里还能坐得住,很快由一位部委主要领导带队,连夜奔赴夏皋厂,开始对夏皋厂展开调查。

刚刚回到京城的刘局长听到这个消息,脑袋嗡~~的一下就炸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消息会这么快被登在内刊上,紧赶慢赶跑回来还想走走关系,把媒体这方面压下去。

哪成想人家动作比他还快,直接上了内刊。

这下他就是想捂也捂不住了,说来说去刘局长就是个普通的厅局级干部,能量再大也摸不到天边儿,如今到了天顶,刘局长除了束手无策,也只能束手无策。

不过这还不算完,没过几天,全国各大媒体便转发了柏大记者的内刊文章,吊诡的是正面典型腾飞厂的字眼儿被某创汇厂所代替,但夏皋厂却没这个待遇,被完完整整的曝光出来。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这是上级领导的批示,作为国企改革的典型文章,予以公开。

一夜之间,夏皋厂便成为落后,愚昧的代表,各种衍生出来的调查报告,批评文章简直能把夏皋厂给压死。

而随着事件的继续深入,夏皋厂倒卖工业原材料,走私进口小汽车,某些厂领导亲属利用双轨制中饱私囊的事情被媒体挖出来后,夏皋厂立即就成为人民群众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刘局长看着这些报道以及部委转发过来的内部材料,可谓是一夜白了头,不是没想过找人通融,可那些平日里跟他称兄道弟,你好我好的同事躲他就跟躲瘟神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刘局长知道他干了半辈子的夏皋厂完了,被打成改革的反面教材,想翻身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在无助与彷徨中,刘局长终于等到了部委对他的处理结果——提前退休。

……

刘局长和他的夏皋厂成为口诛笔伐的典型,特别是刘局长放下电话转身看向记者的照片,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