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石二鸟(1 / 2)

当然了,以腾飞厂今时今日的地位,庄建业只要在京城走动走动,新厂房所在地方还真不至于如何如何,至少保证新厂房顺利投产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这要是放在以前,庄建业该找人找人,该走动走动,虽不说能与新厂房所在地方有多少的关系,但保持相安无事还是能做到的。

问题是腾飞厂准备做有人驾驶飞机,这就遇到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那就是自身的资质问题。

要知道无人机与真正的有人驾驶飞机,虽然都叫飞机,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无人机因为是远程遥控,不存在操纵者的安全问题,所以能够做得更加大胆。

但有人驾驶飞机却不行,稍微出格一点就是机毁人亡,因此有人驾驶飞机的准入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谨慎,可不是说我有技术、有厂房就能弄的。

在这方面,国内的现有制度更为严格,那个厂依托那个飞机设计研究所,生产那个型号都规定的死死的,完全是按照上级的计划指令走,没有半点逾越的空间。

以至于几十年后的国内航空产业格局也没太多的变化,东北的歼—11系列只在东北生产;西南的歼—10系列也没听说在其他地区布置生产线;西北的歼轰—7,一辈子都是西北出产。

至于新型号就更难了,不但需要部委审核,作为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还需要报备部队,然后组成联合专家组对新型号审核调研,这一步过关之后,就是对新型号的技术论证,各种改进的意见、调整的方向、需要增加的功能。

如是一些列不可抗拒的指令性建议能堆的人喘不过气,然后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至于什么时候能改好,试飞,没人知道。

当然,这都不重要,因为以如今腾飞厂的情况,上新型号估计连第一关的部委审核都过不去,因为一个硬性指标,飞机研究所腾飞厂没有,飞机的各项测试设备腾飞厂也没有,有人飞机的生产经验腾飞厂更没有。

啥啥都没有,部委凭什么把新型号交给你?

更何况全国那么多可以生产有人驾驶飞机的航空制造厂各种配套十分齐全,就算部委保持中立,这些个等米下锅的航空制造厂也会如同闻到鱼腥味儿的猫,必然是争的头破血流。

自己有几斤几两,庄建业还是很清楚的,搞新型号,以腾飞厂如今的能力真的很吃亏,与其如此,还不如依靠老型号,做些适度的维修和局部的改装,以便调整厂里的人员结构和人才队伍,逐步适应有人驾驶飞机的整套设计、研制、生产和制造流程。

庄建业将这个想法上报部委,结果得到的答复是,依照上级对国内航空工业统一的部署和要求,腾飞厂只作为无人机领域的专业生产厂。

就这么一句话,就把腾飞厂给限制的死死的。

当时庄建业在京城除了其他的事情外,最重要的就是跟部委协调,看看能不能让出个型号,给腾飞厂练练手。

结果自然是很不理想,因为这不单单涉及到各个航空制造厂的利益分配,同样也牵扯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以庄建业的小身板儿还左右不了这么大的局面。

怎么办?当然是请外援了。

新建厂房所在地方横看竖看就非常合适当当这个外援,这不单单是该地方在经济政策上很积极,更重要的是该地方出了不少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老干部,在庄建业够不到的层面有很大的影响力。

找到合适的人选,剩下就是该投其所好了,不就是拉拢外资嘛,就跟谁没有马甲似的,行动者航空系统公司,纯种的日耳曼后裔,不比什么狗屁港商要强的多?

当然了,庄建业怎么也要尊重一下港商的投资热情不是,都是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嘛,四千六百万港币怎么能浪费呢?

所以这事儿干脆就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