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卿如果此时下令撤退,其实还是有机会突围的。
毕竟吴争带来的水师在人数和船数上都逊于舟山水师,这就象以劣势兵力包围优势兵力一样,想要歼,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黄斌卿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他也是老将了,从兴化卫百户,参与平定奢安之乱,升为铜山把总,后为宣府都司福建抚标游击,在福建与红毛人(荷兰人)交战,讨伐过海盗刘香,参与张普薇之乱平叛,崇祯末年进宁绍台参将,统水师镇舟山,加副总兵,最后升至总兵。
所以,战场对他来说,更象是个舞台。
一个演员,怎么舍得逃离舞台呢?
观察战场之后,黄斌卿随即下令,军散开,极速靠近敌舰队,接近敌人然后还以炮击。
这个命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战上,都无可指责。
面对火炮射程的劣势,这样的接敌策略,应该说是正确的。
如果说,此时吴争水师舰船上飘扬的不是大明龙旗,或许舟山水师将士还能振作士气,力一战,但他们发现,自己对抗的是朝廷水师,那谁还有拼死一战的士气?
当然,如果仅以此,水师将士还不足以说要违抗黄斌卿将令。
所以说,黄斌卿看似正确的命令,直接导致了舟山水师的瞬间崩溃。
因为,士兵虽说服从将令,但也仅限于将领当面。
黄斌卿下令军散开,各自为战,等于直接放弃了他的主将指挥。
这如果是面对鞑子,将士同仇敌忾还好,可面对朝廷水师,那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仅仅一柱香的功夫,无数的舰船飘起白旗,退出战场。
这一幕,令原本信心百倍渴望击败吴争一雪前耻的黄斌卿,差点吐血。
兵败如山倒,一柱香的时间,大局已定,黄斌卿只能丢车保帅,下令残部南返突围。
可问题是,此时已经距离接近,被朝廷水师咬上了。
双方一逃一追,不断地有舟山水师舰船滞后投降。
到上虞水域时,黄斌卿身边仅余一百多艘战船。
而此时,陈胜所率一百多条战船的出现,等于宣判了黄斌卿的覆没。
被死死围住的黄斌卿残部,已经还手无力。
面对着南北夹击,外围的舰船开始主动远离黄斌卿舰船,选择向朝廷投降。
可黄斌卿坚决不降,其实他知道,这个时候投降,他已经失去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与其死在断头台上,不如拼死一战。
几十条战船的船舷在喷吐着火焰,可问题是,射程够不到朝廷水师。
吴争用莫执念送给他的望远镜,默默地看着。
他心里有一种惋惜,同时他也在等待着,等待一个契机,尽可能地减少舟山水师损失。
而这个契机,终于来了。
当张名振率着从舟山而来的数十条舰船,还有为首主舰上的王朝先,一起出现在东面水域时。
水师将士都明白了,老巢已经不保。
而此时,南面水域,也出现了一队战船,舰上的旗号,表明了这是来自于沥海的明军。
三面被围,就连黄斌卿主舰边上的心腹,也开始悄悄选择脱离。
黄斌卿终于抗不住了,他开始下放小舟,想要求和。
而这时,吴争慢慢收起望远镜。
“传本公令,击沉黄斌卿座舰。”
连串地炮声过后,黄斌卿座舰周边的水面上,冒起无数水柱。
黄斌卿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结局,这无关对错,哪怕是自己率水师进犯了杭州水域,而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愤怒地冲出船舱,跑至舰首,